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中榴辉岩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泽明  游振东 《矿物学报》1994,14(3):215-222
根据地质产状,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可划分为与超基性岩伴生的P类和与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伴生的G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均为大洋基性火成岩经复杂成分演化作用的产物。全岩-矿物Sm-Nd和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代学研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很可能发生在加里东期(480Ma);而印支期(265Ma)则可能是超高压变质岩的后期高压退变质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62.
秦岭造山带根部地壳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书田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4,19(5):633-646
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运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和分析了秦岭造山带根部-大别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的三维结构及流变学演化历史,通过现代及中-新元古代时期地壳流变学剖面的构筑,强调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及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对中下地壳结构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控制作用,线状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的规律组合,是秦岭造山带及其根部地壳结构的基本样式,并具尺度不变性,将古老中下地壳近3Ga的流变学演化历史划分为7个阶段。它  相似文献   
63.
美国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西部变质带是古生代以来的活动大陆边缘和显生宙大陆增生的典范,通过对其变质变形史的研究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对比,认为其对中国造山带的研究,尤其是对大陆增生、增厚及演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刘景波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3,18(6):757-765
蛇尾剪带中糜棱岩的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该剪切带损失了10%±的质量和体积,糜棱岩类有Na2O,Zr,Sr获得;SiO2,TiO2,Fe2O3,MgO,MnO,CaO,k2O及Co,NiV,Cr,Cu,Y则损失了;(2)从初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超糜棱岩和糜棱岩-超糜棱岩得出的质量等比线显示,同初糜棱岩相比,糜棱岩,超糜棱岩有CaO的获得,FeO,MgO,TiO2  相似文献   
65.
两广云开隆起区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去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基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倾,地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型的GIS──超文本电子地图集介绍游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为解决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与产业,它是以地学数据库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为主要手段的适时地提供地理信息,为地学研究、决策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67.
为了在成矿分析与矿产预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矿田构造的研究必须主动接受近代科学技术的交叉与渗透,致力于新方向的探索和新领域的开拓。作者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矿田构造研究中成矿分析的新方向:1.遥感地质影象分析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战略作用;2.控矿构造应力场的数学模拟; 3.构造地球化学矿物测量法的应用与发展;4.隐伏矿床研究中的矿体定位定量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水准尺倾斜对沉降变形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了水准尺倾斜对高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弱水准尺倾斜对沉降变形量影响的具体措施及改正计算公式,结合武汉市鑫汉花园的沉降监测的工程实践,对其影响作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
最优信息扩散估计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最优窗宽和最优扩散函数的理论,提出了最优信息扩散估计(OptimalInformationdiffusionEstimation,OIDE)的概念。由于OIDE在参数估计之前就估计出了具体的观测值的实际分布,所以不论观测值服从什么分布,它都能得到良好的参数估值。可见,OIDE是一种智能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最后,本文扼要介绍了最优信息扩散估计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诸多应用,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0.
亚热带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和恢复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游游  唐晓春 《山地学报》2003,21(3):293-297
亚热带喀斯特山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其地貌以寒武系、二叠系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夹层组成的峰丛洼地和喀斯特谷地为主^[1]。由于生态环境及其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干扰严重,这使得该区长期以来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日益恶化。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环境的恶化,经济的落后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已引起了地理、岩溶、生态、环境等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合理规划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