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21.
介绍了在气象信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等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2.
123.
采取测定水中氡浓度的样品,试样测值要具有代表性,固定取样位置与深度是十分重要的。在热水孔不同深度采取的样品,其水氡浓度随取样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因此更须固定取样的位置与深度。如何选择取样深度呢?本文谈谈我们所做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4.
天山运动特征及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1959)认为,在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中,华力西运动是主要造山运动,有三期:早期在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中期在中、晚石炭世之间,又称为天山运动;晚期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纪初.胡冰等人(1976)提议用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并认为它是从早、中泥盆世,到晚二叠世、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九个褶皱幕.尹赞勋(1978)认为天山旋迴是从中、晚泥盆世到二叠、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八个褶皱幕.胡冰、张良臣(1978)、罗发祚(1979)等人,根据天山是我国典型的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并可见九个褶皱幕,再次建议将华力西运动命名为“天山运动”之后,曾亚参等(1983)认为天山运动可分八幕,并积极赞同以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笔者于1982—1983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0万地质图”编图工作,有机会进一  相似文献   
125.
新疆构造旋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构造运动频繁,从阜平旋回—阿尔卑斯旋回应有尽有,各旋回特征及其地质历史作用与内地典型构造旋回大体相似,但又独具特色。现将新疆构造旋回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6.
吉林省元古宇老岭群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东部地处中朝准地台北部边缘地带,区内古老变质岩地层广泛分布。自下而上分为太古宇的鞍山群和元古宇的集安群、老岭群。该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程度较低。过去仅有一些零散的钾氩法表面年龄值,显然难以据此正确区分这些地层的沉积时限和变质作用期次。从1981年开始,我们在吉林省地质局和吉林省冶金局各有关地质队、所的大力协助下,采用多种测年手段综合对比的方法,在本区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地  相似文献   
127.
文章扼要地介绍了法国人工地震资料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概况,内容包括时标信号的处理、地震资料的校正、数字滤波、频谱分析以及绘制地震波形记录和其它数据处理程序等。  相似文献   
128.
相似地震     
若在某个地点进行地震观测,有时会观测到其地震波形细节之处都一模一样的地震,这样的地震就称为“相似地震”(图1)。在空间上,这些地震的震集中,往往形成所谓的“地震巢”。  相似文献   
129.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地层普遍发育了很好的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为了认清柴西北区E13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显微分析和各种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划分了本区成岩作用序列,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存在四次较大规模的成岩作用,第一次是白云石胶结及交代作用,第二次是方解石的胶结与交代作用,第三次是胶结物的溶解,第四次是晚期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而油气充注发生在溶解作用之后硬石膏胶结作用之前。另外,压实和压溶作用贯穿整个成岩作用过程。各种成岩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热力学体系下进行的,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从而得到了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0.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Th/U和Th/K曲线的振荡趋势可为层序地层的旋回性识别提供依据。笔者等选取东北地区LT1典型井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结合岩芯碳氧同位素资料,探讨了沉积期古环境和相对海平面升降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INPEFA分析和Demy小波变换分析,可将LT1井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INPEFA处理得到的Th/U_1曲线和Demy小波变换得到的Th/U_3_d8曲线可指示LT1井龙王庙组三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Th/U_3_d6曲线与四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当。LT1井龙王庙组δ13C变化受三级层序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最大海泛面位置对应ROECE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开始位置。结合龙王庙组δ13C变化和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认为ROECE事件可能与深部缺氧海水上涌和河流的持续输入以及风暴沉积带入的陆碎屑物质有关。整体而言,LT1井龙王庙组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和古盐度的振荡变化趋势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