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对地震系统的石英弹簧重力仪联测精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影响石英弹簧重力仪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石英弹簧重力仪观测精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2.
酸雨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之一.它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研究乐山酸雨污染形成机理、特征、变化规律以及防治对策,对于乐山这个优秀旅游城市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依据实验的根本目的,为拓展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体验真实的地理原理,笔者将中学地理科学实验划分为经典实验室实验、时间变化模型实验、类比实验、空间变化模型实验、物理模型实验以及计算机模型实验六大类型,并对每一类型实验进行举例分析,希望以此深化地理科学实验的理论研究、丰富地理科学实验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4.
本刊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局党委的要求部署,踊跃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志愿服务筑牢疫情“防控墙”为缓解社区防控压力,全局党员干部组成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前往共建单位戊院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队密切配合社区党组织和派出所,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文明劝导工作,协助社区工作者对家属院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做好信息登记,并督促提醒他们规范佩戴口罩,齐心协力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奋斗。  相似文献   
25.
1月24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召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动员会议。河南省自然资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济宝,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毛忠民,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晨,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黄松涛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6.
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区到绿洲内不同梯度生境中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中灌丛沙堆的形态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绿洲区灌丛沙堆的平均高度、底面积、纵横断面积和体积均最大,其次为荒漠区,过渡区最小。(2)过渡带3种生境灌丛沙堆的长、短轴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过渡区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78;绿洲区相关性最低,相关系数为0.57;高度与底面积、体积与高度间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59以上;(3)过渡区灌丛沙堆分布密度较大,呈聚集分布,而荒漠区及绿洲区沙堆分布密度较小,均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7.
近30年中国陆地植被活动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植被作为地球陆地表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平衡.采用1982~2006年NOAA/AVHRR的NDVI数据和2001~2009年MODIS的NDVI数据,从全国尺度上,分析了近30年来农业植被、森林植被、草地植被与稀疏植被区植被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气候数据与农业生产统计数据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中国陆地植被活动整体趋于增强,但在不同时期、地区差异较大;植被活动变化在区域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如在西北稀疏植被区与南方森林植被区;通过对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植被活动直接左右着农业生产,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8.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针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专项请示作出《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以下称《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精神,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就此进行了解读。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批复》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解决目前违法建筑强制拆除领域的法律理解分歧  相似文献   
29.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西段出露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创名于革吉县盐湖区南部的沙木罗,定义为一套较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晚侏罗统—早白垩世滨浅海相沉积。之后众多学者在结合带不同地区分解出"木嘎岗日群"和"沙木罗组",但二者地层序列划分一直沿革岩性组合差异或粒序变化特征,未获得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确凿证据。作者于改则地区沙木罗组底部首次发现底砾岩及下伏木嘎岗日群顶部粘土质风化壳,并据此确定该区沙木罗组与下伏木嘎岗日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底砾岩的发现对研究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古地理环境、沙木罗组地层地质时代下限及沉积相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0.
虚拟钻孔在深层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多数据帮助,建立拟合度高、符合地层分布规律的三维地质模型是目前业内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深层三维地质建模原始资料较为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提取物探地质剖面数据信息并加以利用,可以很好地丰富建模初始资料的来。基于SKUA等GIS软件平台,本文作者提出了剖面数据→生成虚拟钻孔→提取marker数据→marker数据融合校正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建模过程的有效干预和控制,使生成的模型不断趋于精确。同时,在工程实例中检验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