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潘云唐 《地质论评》2005,51(5):606-607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人们深深地缅怀和钦敬。1 李希霍芬生平概述李希霍芬于1833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一个商业小镇卡尔斯卢厄(今属波兰)。他在家乡中学毕业后, 于1850年到布列斯劳(今弗罗茨瓦夫)进西里西亚大学。两年后他转到柏林大学学习地质,1856年,他以优异的毕业论文《论斑岩》获博士学位。刚毕业时,在西南提罗尔调查地质,不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潘云唐 《地质科学》1983,(4):425-428
1981年6月,谢守江等在四川珙县巡场火车站采石场的下二叠统栖霞组近底部,采获一大型旋壳鹦鹉螺化石,由王雪龙等提供笔者研究。现将采样地点地层剖面简列于后。  相似文献   
14.
侯德封(1900-1980),字洛村,1900年5月4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1980年2月24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0岁.前清时的高阳县属直隶省保定府,直隶总督衙门长期在保定,所以保定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很发达.侯德封的父亲侯耿灿是前清秀才,与当时的维新派进士齐令辰是至交,他们都主张兴洋学,办工厂,实业救国....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席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等  相似文献   
16.
丁文江是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哲学家、诗人。关于丁文江在中国地理科学上的建树,早年地理学家张其昀曾在“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和“丁在君先生对于中国地理学之贡献”二文中,有所阐述。今年是丁文江逝世57周年纪念,谨就此问题作些补充和阐论。  相似文献   
17.
潘云唐 《第四纪研究》2006,26(5):878-878
2006年6月10日,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一部分,“李捷生平事迹展”在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吴新智为李捷先生塑像揭幕,北京市房山区副区长李惠英主持仪式,区委副书记崔国民致辞,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委、区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李捷先生亲朋、各新闻媒体记者共10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礁类型主要有:托盘藻障积岩隆礁、古孔藻障积岩隆礁、藻粘结灰泥岩隆礁、藻粘结粉屑岩隆礁和钙质海绵-蓝绿藻障积-粘结岩隆礁。划分出4个造礁群落。礁的发育明显受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纪念丁文江100周年章鸿剑110周年诞辰及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讨论会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前任理事长黄汲清、该学会地质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化石生物)与古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古环境的各种因素都直接间接地控制着、影响着古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各个方面的特点。古生物所形成的化石处处都打下了古环境的烙印,我们力图查明古环境各种因素与古生物各方面特征之内在联系,尽可能从化石上去挖掘古环境的一切信息。我们对生物化石进行分析,找出一些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性,尤其是它与环境条件的有机联系,从而以它作为恢复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