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多叉树蚁群算法及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元  张新长  康停军 《地理学报》2011,66(2):279-286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叉树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on multi-way tree) 的区 位选址优化方法。在多目标和大型空间尺度约束条件下,地理区位选址的解决方案组合呈现 海量规模、空间搜索量庞大,难以求出理想解。基于多叉树的蚁群算法对地理空间进行多叉树划分,在多叉树的层上构造蚂蚁路径(ant path),让蚂蚁在多叉树的搜索路径上逐步留下信息 素,借助信息素的通讯来间接协作获得理想的候选解。采用该方法用于广州市的地理区位选址,取得良好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多叉树的蚁群算法,改善了蚂蚁在空间搜索能 力,适合求解大规模空间下的区位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993.
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王钧  蒙吉军 《地理科学》2008,28(1):83-88
基于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及相关气候资料,借助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黑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周期、突变、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1944~200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7和25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1.04m3/(s·10a);1954~2000年正义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6和27年,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约2.65m3/(s·10a);2006~201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2.04m3/(s·10a);莺落峡径流量的增加主要与黑河流域上游气候向暖湿型转化有关,而正义峡径流量的减少与中游水资源利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49个宽频带和甚宽带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象.首都圈地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56——1.56s.研究表明,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引起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软流圈物质变形,使得上地幔橄榄岩等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沿物质流动方向.另外,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大陆西部地壳增厚隆起,同时造成物质东向挤出,使得首都圈地区上地幔物质沿快波方向变形.通过研究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伸展运动方向与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对比分析,首都圈地区壳幔变形可能具有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四川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布设在四川及邻区的固定和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网共94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和叠加分析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获得四川及邻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整体看,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在研究区东北部为NWW-SEE方向,到中部的NW-SE方向,再到西部的近NS方向,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主体以NW—SE方向为主,快、慢波延迟时间是0.47~1.68s.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与GPS测量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一致.通过分析各向异性图像,认为四川及邻区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形,它使橄榄岩中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变形方向,研究区壳幔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汶川地震可能是高原东缘地壳或上地壳物质受上地幔物质SE向的拖曳力作用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四川盆地下的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积累,最终在龙门山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导致汶川8.0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96.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结合色谱-质谱,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烃源岩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氮、氧化合物, N1、O1和O2占绝对优势;随成熟度增加,N1和O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增加、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提出了多项氮、氧化合物的成熟度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DBE15/DBE9-N1和DBE15+/DBE14--N1与折算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对氮、氧化合物的油-油、油-岩对比,认为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主要来自成熟烃源岩。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氮、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成熟度评价、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成烃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成烃生物发育,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沟鞭藻、绿藻、蓝藻、颗石藻等。发育于东濮凹陷北部咸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沟鞭藻、蓝藻、颗石藻,且三者均可形成藻纹层;南部淡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绿藻及高等植物,发育于块状泥岩之中。对分别取于咸水区和淡水区的两个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北部咸水区的蓝藻和颗石藻的生烃潜力高,生油门限低,在低熟阶段即可大量生油,生成低熟油的控制因素是蓝藻的勃发;沟鞭藻和绿藻类的生油门限较高,其中沟鞭藻由于能大量勃发,是重要的成烃生物;南部淡水区的绿藻类较沟鞭藻类生烃潜力更低,生油门限更高。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环境质量的中国城市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抄军 《地理研究》2009,28(3):792-802
构建了城市规模-环境质量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变截距模型对我国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规模-环境质量经验模型为正N形曲线,两转折点对应的城市规模分别为260万人和930万人。由经验模型得到以下结论: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的最优城市规模为260万人,适度城市规模是200~350万人。 中国的城市规模与环境质量之间并没有表现出理论模型所分析的倒N型曲线关系;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理论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其进一步完善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9.
:针对2008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受灾严重的广东南岭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森林植被破坏遥感检测研究,首先得到林地分布图,然后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基于对象NDVI差值的森林受灾程度分级,得到灾害等级地图,最后用分带统计法对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了分析.林地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5.33%,灾害分级的总体精度为87.27%,Kappa系数为80.74%.灾害空间分析表明:高程上,600~1 600 m主要为重度、中度受灾;600~1 300 m,高程越高,受灾比例越大;1 300~1 600 m,比例有所下降;400 m以下和1 600 m以上主要为轻度受灾;坡度上,随着坡度的增大,重度、中度受灾比例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坡向上,各级灾害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00.
<正>201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黄茆镇甘检屯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陆干政,在山体滑坡地灾发生前5分钟,把一位93岁的老人救出,给这家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大礼。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来宾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经受了考验,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免了群死群伤。2010年5月31~6月24日,来宾市遭遇强降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