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03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41.
遥感水深反演海图修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浅海水下目标探测,是特殊区域碍航物探测的有效手段。结合海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测绘需求,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浅水深反演试验,提出的高分辨率预处理方法实用、有效;并与海图数据结合,进行水深标定和海图修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南海岛礁,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获取岛礁分布和轮廓、概略等深线信息、潜在航道以及水下障碍物信息等,能达到修测海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组成。橄榄石Fo值变化于55.5~71.1之间,Ni的含量较低,Fe/Mn比值较高。铬尖晶石Cr#值为74.1~82.7,Mg#值为45.5~63.8, Ti的含量较高。斜方辉石Mg#值为63.9~79.6,单斜辉石为66.0~80.6。单斜辉石稀土配分曲线富集MREE,亏损LREE和HREE,呈拱形分布。斜长石以中-拉长石为主(Ab36.56~52.78),富集LREE、Ba、Sr和Eu。铁钛氧化物的TiO2含量为50.19%~51.46%。多文组玄武岩原始岩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夏威夷、峨眉山、塔里木等玄武岩组成一致,地幔源区包含了辉石岩的成分,而且其地幔潜在温度(>1400℃)和氧逸度(Δ...  相似文献   
43.
44.
45.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设备,对立方结构掺钕钇铝榴石多晶进行高温高压相变研究。实验分同时加温加压、独立加压、独立加温三类。对压力温度作用后相变产物进行了 X 射线衍射研究,对相变前后样品的配位数、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体积、密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6.
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运动干扰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表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干扰的校正方法。并以江西萍乡和福建安溪的二个钻孔为例,说明了热流校正的具体过程。由于地下水对流传热的影响,垂向地下水渗透层内温度和热流随深度均呈指数分布。通过对钻孔测温数据的一维垂向Peclet数分析,可以确定渗透层内传导和对流热流分量以及热流的构成,从而得到未受地下水对流干扰的区域背景热流。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渗透率结构均一的介质,也可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相似文献   
47.
天山高山冰缘环境的融冻泥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耕年  熊黑钢 《地理学报》1994,49(4):363-370
根据实地观测结果分析,本文得出:天山冰缘环境发育的融冻泥流分布在海拔2500─3600m间的阴坡。融冻泥流发育要求地下含水丰富,粒度以细粉砂为主,地表坡度10─31°。融冻泥流的形态多数为长宽比小于1的叶状,少量为舌状。融冻泥流表面平均运动速度为11.14cm/a,舌前缘前进的平均速度的1.86cm/a,中轴部位的运动速度比两侧大。  相似文献   
48.
天山石冰川的形态与发育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耕年  熊黑钢 《地理科学》1995,15(3):226-233
  相似文献   
49.
仇永炎  熊文全 《气象科学》1993,13(3):261-268
本文从1980—1988共9年ECMWF的7层资料选出所有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这两类事例的逐日数据,分类对温、湿、压、风以及计算的速度势和辐散风,进行综合平均,探讨这两类事例期间环流特别是热带环流的差异。结果指出,这两类局部地区的天气现象与副热带急流、东亚Had ley环流、以及行星尺度辐散风场相联系。而这些行星系统的差异,除去强冷空气活动外,可能与副高中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