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印支期基底之上的陆相断陷盆地.简要概述黄海盆地特征,分析盆地沉积建造特征、构造演化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机制.认为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形成与演化,使黄海地区的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幔枝构造形成—区域伸展断陷.黄海盆地是东部盆岭区的一部...  相似文献   
92.
冀东金厂峪金矿深部与外围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提要: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木吉村,大地构造处于太行山脉中北段阜平幔枝构造的北东倾伏端,涞源哑铃状杂岩体连接处西侧上盘拆离带的次级断陷盆地中,已探明为一大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钻孔不同深度矿心中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测定,获得模式年龄变化范围(143.2±2.2)Ma~(144.9±2.3)Ma,加权平均值为(144±1)Ma;并计算得出等时线年龄为(143.8±1.2)Ma,可厘定成矿时限为燕山晚期,这与太行山中北段区域多金属成矿大爆发事件基本一致。此外,根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矿石辉钼矿Re含量,表明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二氧化碳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包裹体4种类型。液相成分和气相成分均以H2O 为主,其中气态包裹体还可见CO2;成矿温度大体为中温,盐度为中低盐度;成矿物质来源于地球深部。  相似文献   
94.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三级单元,其对内生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文章归纳了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成5个幔枝构造区.提出幔枝构造核部、主次拆离带及上置断陷盆地的成矿控矿规律,总结了"内金、外铜-银-铅锌"的成矿格局,以期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思路.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  相似文献   
95.
河北省石湖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核部中南段,其围岩主要是太古宇阜平群,是冀西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为研究石湖金矿的成矿时代,重点对含金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分析和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锆石形态为自形-半自形,环带特征明显,Th/U比值大多大于0.1,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两组,其中一组207Pb/206Pb年龄主要位于(2 569±41)-(2 014±38)Ma之间,年龄数据在谐和图上基本位于一致曲线下方,显示放射成因铅明显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年龄数据与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2 492±82)Ma,表示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可代表阜平群TTG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另一组206Pb/238U年龄为(136±4)Ma,结合含矿地质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综合表明石湖金矿主要成矿事件发生在(136±4)Ma之后。石英脉中没有热液锆石,锆石来自围岩。   相似文献   
96.
华北地区继2000年多次沙法天气袭扰之后,今年仍会发生多次大面积沙尘天气,沙尘天气的表成不仅取决于反厄尔尼诺事件对气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华北地区大范围的土地沙化,总体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无节制地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地下水的综合结果,加大科技含量,搞好长期规划,安排好短期实施,确保治沙实效,促进良性生态循环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7.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地区,在中元古代形成了相似的沉积岩石组合,分别称为狼山群和渣尔泰群,本文对其褶皱、构造、变形与演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
通过冀西北黄土梁金矿区成矿控矿构造的详细分析解剖,发现矿区成矿控矿构造为一铲状韧脆性剪切带。在该韧脆性剪切带上盘发育一系列与韧脆性剪切带呈入字型相交的近直立次级断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控制下,含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沿途萃取部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在上盘断裂中沉淀、聚集成矿。因此,沿铲状韧脆性剪切带倾向方向深部仍有隐伏矿体,从深部布置的穿脉已打到新的盲矿体,且矿体厚大,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99.
华北地区拆离滑脱带控震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东部盆岭区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称。以往地震地质研究多注重断裂交汇、拐点、分枝等部位的控震作用。但是,华北盆岭区多次大震的烈度并不呈线型展布,震源也并非沿陡倾断裂走向分布,而是在一定深度上(近水平)弥散展布,故人们开始注意深部滑脱带控震的探讨。笔依据近十余年华北地幔亚热柱的研究认为,华北断陷区之下为—强烈上隆的地幔亚热柱。地幔物质的上隆及上侵作用使上地壳裂解断陷,而中地壳在地幔、下地壳的影响下形成相间展布的低速—高导层。在地幔亚热柱热物质流向外拆离的带动下,中、下地壳亦由亚热柱顶部向外围拆离滑脱。当中、下地壳拆离到上地壳裂陷盆地边缘受到造山带的阻挡而减慢时,两之间便产生剪切作用,导致应力不断积聚并阶段性释放,从而造成亚热柱外围地震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0.
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了把碎屑锆石U-Pb年龄作为地层最大下限年龄的观点。指出这种认识混淆了锆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流体作用,其U-Pb同位素体系开放温度分别为500℃及大于900℃的差别;并以实例说明常温下流体作用的溶矿能力不可能高于多次变质或远高于500℃的流体作用。指出该文所求一组Sm-Nd等时线在众多样品中唯独选用3个其源岩接近未分异地幔,代替实为亏损地幔的样品,必将出现年龄的年轻化。指出不宜回避同其结论相矛盾的众多碎屑锆石的小年龄值;而大年龄值出现在该作者从事区调及科研时所厘定的红旗营子群中,却被削足适履置于其下伏地层中,在进行以上讨论的基础上,依据对已有众多测年值及重新组合计算的Sm-Nd等时年龄,确定该群的时限为2650Ma-2560Ma,故其归属的时代并非古元古代,而为新太古代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