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巴林左旗北部,发现于1970年,经由辽宁省区调二队等单位相继工作,证实为一伴生银、镉的大型铅锌矿(万志民等,2003;吴静如,1997)。但是,对成矿作用尚有不同认识。本文拟通过幔枝构造演化特征,探讨该区的成矿控矿作用,进而提出找矿方向,指出预测靶区。1矿区特征  相似文献   
172.
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指太行山北段、冀东和张家口—宣化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内生矿产近千个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其同位素基本规律为:40个矿床的559个硫同位素数据中绝大部分值域为-5‰~5‰,均一化程度高,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硫;37个矿床200个铅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34个矿床96个氧、氢、碳同位素数据统计表明,成矿流体应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其他来源的水加入;地层不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73.
It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y about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Au-Ag polymetallic deposits both in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in ore-searching practice. In terms of a large wealth of the isotopic statistics data from Indosinian-Yanshanian endogenic ore deposits in northern Hebei (generally referring to the areas along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hang Mountains and northern Hebei, the same below) ,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came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which had migrated through plumes to the Earth surface while ex-perienced multi-stage evolution and then emplaced progressively in favorable structural loci to form ores. Their isotope data show that 559 sulfur isotopic data from 40 ore deposits are, for the most part, within the range of -5‰ -5‰, with a high degree of homogeniz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ulfur is derived mainly from magma; 200 lead isotope data from 37 ore deposit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are principally of mantle source though some crust-source ma-terial was involved; 96 oxygen, hydrogen and carbon isotope data from 34 ore deposits illustr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water while other sources of water would be involved. It may therefore be seen that the formation of endogenic deposit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trata .  相似文献   
174.
地幔热柱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成矿数量有从少到多,聚矿能力有由弱到强的演化趋势。中生代为全球规模的成矿大爆发阶段,究其原因可能与地球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地球物质尚未充分分异,成矿强度不大。当然,有部分在地球演化早期形成的矿床,在后来的多次构造改造过程中被改造迁移,甚至消失。中生代地球进入了一个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时期,聚集于D”层及外核的成矿物质可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成矿,幔枝构造则成为中生代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75.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东是华北主要产金区之一,也是研究程序较高的地区。前人的研究将该区金矿分为多种成矿模式,矿质来自不同渊源。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积累,有必要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金的物质来源进行再认识。总结13个金矿床(点)的各种资源,认为该区金矿的矿质应来自深源流体。原定的各种成矿模式只是矿液在不同空间滞留成矿的结果,而非本质问题。找矿方向应是研究其矿液通道及其富集成矿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6.
在中阿尔卑斯Pennine带中,Tambo推覆体形成薄的、嵌埋于中生代盖层中的结晶岩片。发现第三纪有四期阿尔卑斯式变形。D_1韧性变形与始新世推覆体向北西方向递进推叠作用有关。D_1期间,基底变形受叠瓦状构造影响,而盖层是薄片状的,并且被强烈褶皱。这些不同的构造反映了基底和盖层间最初为强烈流动的接触关系。在D_2非均匀和韧性变形期间,基底和盖层的特性变得相似。D_2强烈的垂直缩短作用,伴有“顶向东”剪切,导致先前SE倾的构造面发生褶皱作用,发育了褶皱轴及L_2拉伸线理近E—W向而轴面向SE倾的褶皱。D_1,变形期间地壳加厚之后,D_2变形对应于碰撞后的地壳变薄作用。D_3和D_4变形发生于退变质条件下,分别与Insubric线的上升和后期的右旋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7.
178.
红柳金矿床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西部,属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红柳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性特征、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并总结出矿化富集规律:1)金矿(化)体总体分布在中、高级变质带及其接触部位;2)中级变质岩(片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矿脉延伸长度大,但Au品位相对较低,常形成规模较大的低品位金矿体;3)分布在高级变质岩(混合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展布与地层走向近垂直,矿脉延伸长度较小,但Au品位相对较高,常形成小而富的金矿脉;4)当矿带中出现NW与NE两组矿脉交叉时,常形成小而富的矿体即富矿包.  相似文献   
179.
红柳金矿床处于天山一阴山纬向构造带西部,属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红柳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了该矿矿化富集规律:金矿(化)体总体分布在中一高级变质带内及中一高级变质接触带;高级变质岩(混合岩)中的金矿(化)体与地层走向近垂直,矿脉延伸长度较小,但Au品位相对较高,常形成小而富的金矿脉;分布在中级变质岩(片岩)中的金矿(化)体,矿脉延伸长度大,Au品位相对较低,常形成规模较大的低品位金矿体;当矿带中出现NW与NE两组矿脉交叉时,常形成小而富的矿体即富矿包。  相似文献   
180.
张宣地区壳幔演化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状况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文章以张宣地区为例,阐述了由于该区强烈的幔壳隆升,导致区域性岩(矿)石、土壤的元素背景值异常,使得某些农作物、林果“优质高产”或“劣质低产”。异常的元素分布还会通过粮食、水果、蔬菜、水等饮食进入人体循环,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某些地方性疾病蔓延。研究表明,张宣地区的地貌景观是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的结果。幔壳运动是区域地质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