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12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扬子地块北缘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缘与秦岭接壤,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石地层单元为长兴组和大隆组。长兴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沉积单元包括台地相、台地边缘礁滩相以及台地边缘斜坡相等;而大隆组则主要为一套灰黑至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页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为一套较深水盆地沉积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深水盆地环境大致从西边的广元开始,向东经旺苍、南江与鄂西地区相连成为一广阔海域,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隔海相望。这一沉积格局不仅为油气勘探工作的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能反映出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在此之前已经成为统一陆块。  相似文献   
62.
层序界面多重性控矿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序地层学之所以成为当代沉积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就在于它与传统的地层划分、海平面变化和沉积旋回分析有其根本的差别,并正在成为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地层统一时空格架、解释沉积物成因的一种新的理论基础。近10多年来,层序地层学在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应用中...  相似文献   
63.
湘中湘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时期,由于受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古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笔者通过对湘中湘南地区的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开展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和油气地质等研究,结合前人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将该区划分为陆架相、盆地相和陆架边缘相。陆架相主要由砂质板岩、砂岩、黑色页岩和硅质岩组成;陆架边缘相为粉砂-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条带状板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而盆地相为一套炭质页岩和硅质岩组成的黑色岩系,代表了一种平静还原的滞流缺氧环境。该套岩性有机质含量高,具较高的生烃潜力,且分布范围广,是湘中湘南地区达瑞威尔-凯迪阶的富烃沉积区,也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64.
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根据沉积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其他沉积特征变化,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浅海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和陆架边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以沉积“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为特征,浅海陆棚相转为沉积砂质板岩,板岩并夹有粉砂岩及泥灰岩透镜体。深水滞流盆地发育黑色碳质页岩及含放射虫硅质页岩,沉积厚度很小,代表了一个相对缺氧还原的欠补偿深水环境;陆架边缘—斜坡相则为岩屑石英粉—细砂岩,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及砂质板岩、板岩的韵律互层,沉积厚度超过1000m,具浊流沉积特征。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湖南地区总体表现为由西北和东南方向往中部逐渐变深,湘中南一带为水体最深地区。  相似文献   
65.
湘中—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66.
滇西户撒盆地芒棒组砂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杂砂岩,少量为页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伊利石等;REE配分模式曲线一致,LREE/HREE=9.75~15.91,平均13.24,(La/Yb)_N=13.06~26.41,平均19.21,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分馏明显。SiO_2/Al_2O_3=2.06~6.01,平均4.60,ICV=0.54~1.09,平均0.86,结合沉积特征表明样品为被动构造环境下沉积物的再循环而成,而非强烈风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次旋回沉积物。Th/U=5.44~12.10,平均8.48,CIA矫正均值为69,反映了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作用。A-CN-K判别图说明交代作用降低了CIA值、且样品源岩钾长石比斜长石含量高。Th/Sc=4.43~25.35,平均8.18,Rb-K_2O图解、Co/Th-La/Sc图解和La/Yb-∑REE图解表明样品物源为花岗岩。TiO_2-(Fe_2O_3T+MgO)、Al_2O_3/(Cao+Na_2O)-(Fe_2O_3T+MgO)、La-Th-Sc以及(K_2O/Na_2O)-SiO_2构造判别图解表明:源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与中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已经打开且长期稳定相对应。户撒盆地为沿早期户撒走滑-挤压断裂拉张沉积形成,接受周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沉积。  相似文献   
67.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牟传龙刘宝朱晓镇邢雪芬(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事件为主的产物,伴有内源和陆源碎屑沉积的堆积场所。其特殊的古地理景观造就了不同的沉积物,并构成了...  相似文献   
68.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凝缩层,思茅盆地二叠系可分为9个Ⅲ级层序,其中下二叠统3个,上二叠统6个。根据区域特点,认为二叠纪可分为2个Ⅱ级层序,在思茅盆地范围,乃至中国南方可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生物礁古油气藏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压溶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中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矿物特征,初步判断该生物礁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渗流潜流环境、海水与淡水混合带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该区的白云岩主要是混合白云岩化形成的.值得强调的是,该区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对该生物礁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贡献很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这对恢复该生物礁储层孔隙发育历史,以及油气勘探和评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地层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对其古地理面貌的恢复,只有采用特殊的研究思路才能实现。缘于此,本文采用成因相和环境相的研究思路,对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恢复,为如何在火山沉积盆地中进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思维方法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