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与裂变迹径定年类似,α反冲径迹定年(Alpha-Recoil Track)也是基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所释放核粒子在固体中产生可蚀刻径迹的积累。铀钍及它们的子体核素进行α衰变时形成α反冲径迹,当发射一个α粒子时,重的剩余核反冲并造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痕迹,经过蚀刻α反冲径迹可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观测。如果在样品形成以后全部迹径被保留下来,那么测定它们的总数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Α反冲径迹定年是一种刚刚开始研究的新型热年代学核分析技术,研究样品可以是单个小云母片(约0.5mm),定年范围102-106a,该方法对第四纪地质、地理、灾害及考古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依据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探讨采用切比雪夫最小二乘多项式确定及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吉林市夹皮沟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夹皮沟镇区域地质成矿规律、构造成矿规律、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为今后在本该区域内寻找更多的同类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5.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床成矿热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取自五龙沟地区3个金矿体(区)的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实测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97.4~235.0Ma,实测磷灰石年龄为200.5Ma,磷灰石校正年龄为244Ma,这与已有的RbSr和KAr同位素年龄范围207.1~252.9Ma基本一致,代表了相应温度时的成矿时代。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矿区主要经历了2次升温和降温过程,不仅体现了成矿作用的长期性,而且体现了成矿作用多期次的特征,各矿体矿石中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相差较大亦是佐证,并且符合多期次成矿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6.
西藏甲马多金属矿区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万明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17-121
用裂变径迹法测试了甲马矿区矽卡岩矿石和外围砂岩总计5个磷灰石和锆石样品, 其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6.1±0.9)和(18.8±1.1) Ma, 代表成矿热液后期活动的时代; 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2.0±4.3) Ma,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0.9±2.0) Ma, 代表早期成矿时代; 另一个砂岩锆石年龄为(341.6±79.1) Ma, 与成矿作用关系不大, 是矿物源区特征的反映. 热历史分析表明, 成矿作用开始时间应早于25~22 Ma. 矿区平均冷却速率为5~6℃/Ma, 其中在90~80℃期间降温缓慢; 矿区剥蚀程度约为2.7 km, 剥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  相似文献   
27.
东昆仑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东昆仑分布有丰富的多种热液金矿床,成矿时代以印支期和燕山早期为主。热液金成矿作用受控于构造热事件。板块构造活动,特别是陆内造山作用是热液金成矿作用的原动力。昆中断裂带和昆南断裂带控制区域成矿带,北西向次级构造既控制成矿亚带又是主干导矿构造,容矿构造亦以北西向或近北西向断裂占优势。  相似文献   
28.
裂变径迹长度测量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影响裂变径迹长度测量的主要因素——蚀刻程序和测量误差,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采取统一的蚀刻程序和蚀刻标准,确立长度参照标准。由于锆石铀含量具有差异,蚀刻标准是锆石长度测量标准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9.
裂变径迹分析法研究河北南梁金矿床成矿时代及其热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南梁(下营坊)金矿不同蚀变带中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实测年龄为153.9-103.3Ma,其成矿时代应属于燕山早期,成矿时间持续50Ma以上,成矿热历史总体上是早期温度高、冷却快,晚期温度低、冷却慢,转变时间在120Ma左右,转变温度在100℃左右,呈现两期热液成矿过程,第一期热液金矿矿活动发生在150Ma前后,与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有关;第二期金成矿作用发生在135Ma前后,与流纹斑岩和岩浆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有关。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当于早期成矿时代,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当于晚期成矿时代。矿区石英-绢云母化蚀变作用发生时间不仅比钾比蚀变早,而且持续时间亦比钾化长。  相似文献   
30.
本文测定了江苏东海科学超深钻选址地区地表和钻孔片麻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地表样品 97CK0 1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34± 11Ma ,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 6 6 .8± 2 .5Ma。ZK2 30 4 85号样品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 79.2± 2 .5Ma。由估计的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得到该地区从约2 2 5℃冷却到 10 0℃时的冷却速率为 (1.9± 0 .2 )℃ Ma ,在从约 10 0℃冷却到现在的冷却速率为 (1.0± 0 .1)℃ Ma。我们得到的结果不支持前人关于新生代加速冷却的结论 ,可能与地区的差异冷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