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本文通过常规地质手段与测井解释相比较的研究方法。根据7个实测剖面和66口探井的沉积相研究成果,总结出松辽盆地内可被明显识别10种测井—沉积相类型:①大段齿化箱—菱形冲积扇相、⑦多阶梯状冲泛平源相、③中高幅齿化漏斗—钟形扇三角洲相、④连续进积或退积武三角洲相、⑤低幅背景或见中高幅指状峰的滨浅湖相、⑥低幅背景间夹中幅齿状峰的湖岸盐坪相、⑦大段低幅曲线偶见中幅齿—菱形峰的半深湖及深湖相、⑧中幅齿化箱—菱形水下沉积物重力流相、⑨低幅齿形沼泽相、⑩高幅似箱形火山(沉积)岩相。  相似文献   
62.
植硅体研究及其应用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硅体是填充于高等植物细胞组织中的非晶质含水二氧化硅颗粒,记录了它所起源的植物细胞的特征,可以在土层或沉积物中很好地保存下来。通过植硅体的形态鉴定和确定组合带,可以恢复古植被、讨论植物群落演替,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及其变迁,指导地层划分对比。结合数学方法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各种古环境气候的参数值,从而用以研究气候波动和发现气候事件,进行全球对比研究。在考古学、土壤学、农学和医学等领域,植硅体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何思明  张晓曦  王东坡 《岩土力学》2012,33(5):1433-1437
应用水平条分法与极限平衡原理讨论了抗拔桩在分层地基中的极限承载力、破裂面、土体性质的关系。将破裂面看成是由若干段组合而成的复合破裂面,并沿各段将边坡水平条分为多块体。在假设边坡岩土体服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条件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建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多元函数,利用数学优化方法给出其最优解,从而可以方便地给出抗拔桩破裂面及对应的极限抗拔力。通过算例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其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可以用于预测抗拔桩地基承载力极其破裂面形状。  相似文献   
64.
在我国西部山区地震、地质活跃带,泥石流灾害对位于泥石流沟道、沟口等位置处的桥墩构成重大威胁。如何量化描述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动力过程,是泥石流减灾领域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以泥石流灾害威胁成兰铁路沿线桥墩的工程背景为基础,依托大型泥石流模拟系统,进行多组室内大比例泥石流冲击桥墩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泥石流流速、流深以及流体特征参数与泥石流冲击压力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过程主要受到弗汝德数Fr和雷诺数Re两个无量纲数控制,稀性泥石流冲击压力主要控制参数为Fr,而对于黏性泥石流则同时有Fr和Re的影响;不论是对于峰值冲击力还是冲击功率谱,不同类型泥石流差别显著;在相同重度等条件下,稀性泥石流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此外,各种类型泥石流通过临界Fr线得到了本质上的区分。研究成果将为桥墩抗泥石流冲击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钢筋混凝土板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高山峡谷众多,特殊的地质地貌发育了大量滚石山地灾害,严重威胁山区人民的安全。一般认为,采用棚洞结构进行滚石灾害防治是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然而,滚石对棚洞的冲击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尤其表现在滚石与棚洞顶板的瞬态接触过程中。而目前国内外对此缺乏合理的计算方法,严重制约滚石棚洞结构的工程应用。为此,结合Olsson为求解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冲击问题所提出的动力控制方程,针对目前接触准则给出的接触定律与实际往往不符所带来的缺陷,通过引入数值压痕试验手段,提出了一种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RC)板动力响应问题的理论方法。结合算例,将该方法与Herzt理论解、动力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erzt弹性理论解未考虑结构塑性变形影响,导致滚石冲击力偏大;而该方法得到的理论解与动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RC板动力响应分析,同时为压痕试验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6.
在对敦化吉祥泥炭剖面的Na、K、Mg、Ca、Fe、Cr、Mn、Sr、Ba和Pb等元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其时频变化,将剖面晚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过程分为6个阶段:公元前730年前的温暖降温期;公元前730年~公元前205年的温和湿润期;公元前205年~公元255年早期温暖湿润,之后变凉干;公...  相似文献   
67.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早期地层,为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一套含轮藻、瓣鳃类、介形虫、叶肢介及陆生植物化石为主的红色陆屑组成,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最大厚度可达2000m。在泉头期,河流相沉积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河流相沉积特征研究及古河流的再造,无疑对确定河流砂体规模、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一、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68.
本文回顾了盆地模拟研究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以盆地充填过程模拟为例讨论了盆地模拟在研究沉积程序主要控制因素方面的应用,对盆地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盆地模拟研究的重点以及沉积工作者的任务和作用做了尝试性展望。  相似文献   
69.
东北泥炭表土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泥炭表土植硅体分析和气候气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泥炭表土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并将之用于榆树泥炭剖面的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近3 000 a来的古气候参数值,并将之暖—冷—暖—冷—暖—冷—暖7个阶段。计算结果同时显示,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与稳定的气候系统相一致,而且古年均风速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古气温、古降水变化等将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0.
论古裂谷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rift)一词,1894年最先被引入地质文献(Gregory),至今已近百年。但对它的定义,不但没有统一过,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尽管如此,人们对裂谷主要地质特征的看法却是大体一致的。这些特征可简单归纳为如下六点: 1.裂谷和裂谷系是与全球构造演化有关的重要地质现象,是大洋形成的先声,在地球的演化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