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具有镍矿成矿专属性,但并非所有的类似侵入岩都含矿,根据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含矿特点可总结成矿规律,有效指导区域找矿实践。青海省化隆地区发育114个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其含矿性特点与成矿规律是制约该岩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裕龙沟、亚曲、阿什贡及下什堂等岩体地质特征、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岩体具有相近的成岩时代,集中于436~449 Ma,可能是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S同位素、Re-Os同位素及Sr-Nd同位素共同揭示了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其εNd(t)=-7.74~+8.36,初步表明其岩浆源区应该位于软流圈地幔,并混有一部分被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而这种交代富集事件可能与祁连、柴北缘在早古生代期间大规模的俯冲有关,是弧岩浆作用的成矿表现。化隆群富硅地层S的混入为硫化物的不混溶创造了条件,致使岩浆中熔离出的硫化物液滴聚集,侵位到理想空间形成不同品位不同类型的铜镍矿体。岩相分异充分、橄榄石富集、基性程度较高的侵入岩体相对易形成镍矿体,对青海省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2.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昆仑地区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潜力。野外钻孔岩心详细编录,发现岩浆硫化物绝大多数都富集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等的超镁铁质岩类,与矿化较弱的辉长岩非同期的产物。对采集到的矿体顶底板无矿化的橄辉岩钻孔岩心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年代学测定,获得了(412.9±1.8)Ma(MSWD=1.2)和(410.9±1.6)Ma(MSWD=3.1)的谐和年龄。同样方法获得的辉长岩的年龄则老20 Ma,进一步说明含矿超镁铁质岩与无矿辉长岩非同期产物。系统的橄榄石成分及Fo值研究,初步揭示了岛弧岩浆特点的信息。综合区域内榴辉岩的厘定及年龄测试,初步认为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源区表现了东昆仑弧的特点,随着部分熔融发生的岩浆上涌,深部和浅部均产生了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分异的岩浆于柴达木克拉通南缘东昆仑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地壳浅部围岩S的混入对镍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东昆仑其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和拓展区域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东昆仑冰沟南铜镍矿锆石SHRIMP U 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冰沟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内,邻近昆北断裂,主要由橄榄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及辉长辉绿岩脉构成,铜镍矿体仅赋存于橄榄辉石岩中。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表明,成矿岩体为铁质系列的基性-超基性岩,岩性为含长橄榄辉石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含长橄榄辉石岩年龄为377.8±3.4Ma,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也是东昆仑造山带目前发现时代较新的岩浆铜镍矿床。岩石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87)Sr/~(86)Sr)_i值在0.7057~0.7105之间,变化范围相对较宽,ε_(Nd)(t)值变化在2.35~3.81之间,均为正值。推测矿床形成过程为幔源岩浆上涌过程中,由于地壳物质的加入,伴随着同化混染作用的发生,岩浆中S达到饱和,进而硫化物发生不混溶作用,富含硫化物的岩浆运移至东昆仑造山带邻近昆北断裂构造薄弱的部位成岩成矿。冰沟南铜镍矿床可能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背景,与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不同,本次研究对东昆仑造山带同类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蓟县纪狼牙山组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部分为透镜状、脉状,成矿分为2个阶段。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含量为2.255%~5.579%,贫Ga、Ge,Zn/Cd值为146~198,方铅矿中Ag含量为0.015%~0.038%,具有岩浆热液有关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δD值为-92.7‰~-76‰,δ18OH2O值为-11.58‰~-2.27‰,多数位于大气降水范围,但部分位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之间,且早阶段成矿流体含有CO2、CH4、N2、H2等地幔流体或岩浆流体成分,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不断加入大气降水。早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的特征,晚阶段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6‰~9.9‰,具有岩浆硫与围岩硫混合来源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33~18.580,207Pb/204Pb值 为15.606~15.669,208Pb/204Pb 值为38.344~38.522,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部分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虎头崖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5.
南祁连日月山—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发育多个与铜镍矿化有关的岩体, 岩石类型主要有角闪辉石岩、辉长岩、苏长岩、辉石岩、辉橄岩等, 其中裕龙沟基性杂岩体形成于(442.4±1.6) Ma。通过对裕龙沟铜镍矿床稀疏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的Re-Os及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 其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2239~0.2757, γOs为80~123, δ34S为0.8‰~2.4‰, 表明其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征, 壳源Os的加入量为20%~28%, 地壳物质的加入可能是裕龙沟岩体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西天山菁布拉克含铜镍矿杂岩体处于伊犁微板块南部边缘隆起活动带内。通过LA-ICP-MS获得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14.8±0.9)Ma。地球化学特征上,岩体的稀土总量总体变化较小,岩体中各样品的La/Sm值介于1.07~2.6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平缓型到轻稀土元素低度富集型。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等),尤其明显亏损Nb、Ti和Ta。岩体εNd(t)为+3.8~+6.3,表明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研究认为菁布拉克含矿杂岩体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向中天山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沉积物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地幔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及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导致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57.
沙加岩体是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一个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杂岩体,其岩体规模较小,岩相分带弱,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岩体中,苏长岩为主要赋矿岩相。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硫化物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体属钙碱性、铁质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硫化物187Os/188Os初始值为0.3469~0.4071,γOs为180~228,说明岩体遭受了显著的地壳混染作用,地壳物质加入比例大于30%。地壳混染可能在岩浆达到S饱和进而熔离出硫化物熔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位于青海省拉脊山南邻的化隆地区,发育多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亦是南祁连山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岩带,其内产出与该类岩体密切相关的裕龙沟、拉水峡、亚曲等中小型岩浆铜镍矿床。通过化隆地区小型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联系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化隆地区含铜镍矿岩体属铁质系列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表现为Nb、Ta、Ti的亏损,所有岩石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矿石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原始岩浆在经历结晶分异后,又遭受了地壳混染作用,以及富Si地壳物质的加入,产生硫化物的熔离作用而成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认识,认为南祁连化隆地区的成岩成矿可能与形成时的俯冲相关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甘肃北山黑山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橄榄石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黑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在甘肃北山发现的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体主要由含矿橄榄岩相和南部边缘的角闪辉长岩相构成。研究发现含矿岩体中的橄榄石属贵橄榄石(Fo值为81.54~86.87),其w(Ni)介于(801.53~2 703.19)×10-6;利用橄榄辉长岩中最高Fo值和主量元素反演,表明原始岩浆属高镁玄武质岩浆,w(MgO)=11.65%,w(FeO)=10.12%;橄榄石分离结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橄榄石结晶过程中伴随有0.12%~0.17%硫化物熔离,深部岩浆房中橄榄石分离结晶程度小于3%,橄榄石与硫化物最小质量比约14∶1;隙间硅酸盐熔浆和硫化物熔浆作用明显,是造成早期结晶橄榄石成分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新疆东天山玉海斑岩铜矿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天山玉海铜矿是2011年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新发现的铜矿床,现已达到中-大型矿床规模。成矿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蚀变分带表明,玉海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特征,其赋矿岩体为一套形成于洋陆俯冲环境的富钠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含矿岩石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22.3±4.0)Ma,这也是在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首次发现的早古生代斑岩铜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和康古尔塔格构造带中的古洋壳残片证据,认为其符合北天山洋自奥陶纪至早石炭世一直俯冲消减的说法,对早古生代东天山的构造演化给出更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对于相同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