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一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一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北北东22km的公路旁,地层出露完美无缺,界线生物层位于大湾组下段SHod-16层底部,距大湾组底部10.57m;界线上下发育了B.?triangularis的完整演化序列,并伴生有极好的Baltoniodus、Trapezognathus、Periodon和Microzarkodina等牙形石属种演化序列来作为佐证;界线之上0.2m所出现的世界广布的Microzarkodina abellum可作为划分此界线的辅助标志。界线生物层位于低位海侵序列之中,界线之下0.6m处所显示的从高位到低位的层序转换面和碳同位素最大偏移,与全球此时所发生低位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该界线的物理和化学标志。所建议的界线生物层与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生物带上下组合之间的界线接近,与几丁虫Belonechitina cf.henryi生物带底界几乎一致,因此,所建议的界线易于在全球,无论浅水碳酸盐相、还是深水笔石相,识别和进行精确对比。同样的生物组合序列和层序及碳同位素异常亦在黄花场剖面之北5km的陈家河(即大坪)剖面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2.
扬子地台东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及有关矿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区域内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探讨了该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演化特点,产对该时期赋存于黑色岩系的镍钼矿床、重晶石矿床以及磷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主赋存于该区震旦系一下寒武统的层控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均和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少底火山作用有关,属于海底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33.
中国吉林浑江最早奥陶纪的笔石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吉林省东南浑江大阳岔附近的小杨桥和浑江城附近的青沟子和木掀头沟剖面笔石序列的研究,在该地的“冶里组”中可以划分出以下5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 parabola带,2.Anisograptus带,3.Psigraptus带,4.Callograptusg?taizehoentis带,5.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对每一个笔石带与国内外相当带的对比及寒武-奥陶系界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红  汪啸风 《地质通报》2002,21(10):638-645
湘西桃源理公港震旦系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的炭质压膜化石,为研究末前寒武纪晚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稀有的布吉斯页岩型分类学窗口。根据已知属种和新获材料的研究,确定了17个明显的形态类型,讨论了每种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属性,指出除个别化石可能为两侧对称动物外,其余绝大多数化石可以解释为原核生物或多细胞藻类,系统发育上与绿藻、褐藻、蓝藻细菌等相关。具固着器、叶状体为球状或具同心纹构造的Apsidiumsphaericus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典型埃迪卡拉动物群(或白海生物群)中简单的圆盘状化石可能为多细胞藻类,而不是水母。武陵山生物群中具同心纹结构的大型圆盘状化石的出现及其共生生物特点,指示该生物群是埃迪卡拉期生物分异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末前寒武纪晚期一个以多细胞藻类发育为特色的新型生物群。  相似文献   
35.
湖北宜昌王家湾五峰组顶部Chondrites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五峰组笔石页岩段观音桥层发现的遗迹化石Chondrites的分布及其生态特点。结合生物相和同期上扬子海盆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分析了盆地水体底域在缺氧一富氧转折时期的古氧相变化特征:指出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上部地层沉积底域为典型的缺氧环境,在其与上覆观音桥段之间的沉积转换面附近发生了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观音桥段中Hirnantia动物群繁盛于富氧的海底环境。  相似文献   
36.
震旦系底界及内部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岩石和层序地层以及生物多样性事件的综合研究,建议以宜昌莲沱王丰岗剖面为界线层型将目前暂定的震旦系底界上移至陡山沱组二段近底部,以南沱冰期后首次海侵所形成的含巨型结构复杂的疑源类的黑色硅质泥岩的出现为标志.澳大利亚Marinoan冰期后"盖帽白云岩”之上的Brachirra组沉积与此层相当.厘定后震旦系上下统的界线以宜昌灯影峡剖面为层型,界线划在灯影组石板滩段近底部,以出现可供广泛对比的文德生物群以及痕迹化石和后生动物为标志,其时代似应与澳大利亚伊迪卡拉(Edicaran)生物群对比.重新厘定后的下震旦统内部两个阶(田家院子阶和庙河阶)和上震旦统内部两个阶(四溪阶和龙灯峡阶)之间的界线分别以秭归庙河剖面和宜昌灯影峡剖面为界线层型,界线分别定在陡山沱组四段和白马沱段近底部,前者以含庙河生物群黑色硅质泥岩的出现为标志,澳大利亚Bunyeroo组上部产大量leiosphaerids的黑色硅质泥岩沉积大致与此段地层相当.龙灯峡阶底界以产管状骨骼化石cloudiniids为特点,其确切层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笔者等对广西南垌五指山组、巴平组下段所产丰富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研究。经研究表明,南垌剖面巴平组下段20~30层牙形石系统演化特征与早石炭世杜内期牙形石快速演化类群的系统发生、谱系演化十分相似。且化石组合特征也颇为一致。依据它们在剖面上的垂向分布特征和牙形石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巴平组下段划分为10个牙形石间隔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 sensu Hass,S 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sandbergi,S.quadruplicata,S.lobata,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其中,Siphonodella duplicata sensu Hass,S.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quadruplicata,S.lob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e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为新建化石带。重要的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确定了本区早石炭世早期牙形石S.sandbergi,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带垂向分布特征和带分子首次出现位置等内容。这一划分方案为进一步精细地层对比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笔石动物群在早一中奥陶世之交全球分布的控制因素,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①分析了穿越扬子地台笔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②在对笔石体形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体深度对笔石动物群分布的影响;③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并参考现今的洋流分布,建立了早一中奥陶世之交的洋流分布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以水体深度作...  相似文献   
39.
陈孝红  张淼  王传尚  李志宏 《中国地质》2018,45(6):1259-1270
调查分析了湖北宜昌龚家冲志留系纱帽组剖面156件样品,在其中95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malleus,Plectochitina pseudoaggltinans,Eisenackitinadolioliformis,Eisenackitina causiata等生物带。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均代表一次几丁虫多样性发展,由新生分子和已知分子所构成的组合特征能很好地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外同期地层的几丁虫组合进行对比。宜昌地区志留系几丁虫生物带与笔石、牙形石带的关系显示宜昌地区纱帽组的地质延限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至Oktavites spiralis带相当,特列奇阶底界位于纱帽组第二段底部,与几丁虫Plectochitina pseudoagglutinans生物带的底界位置接近。同期地层,在重庆涪陵焦石坝等地为产大量笔石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的重要储层,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我国南方志留系页岩气储层的分布发育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震旦系(纪)的涵义屡屡变更,争论不断,出现过许多问题。系名Sinian(震旦系)和系的“层型剖面”都是在选取“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和“金钉子”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得到多数国际学者支持的候选名称和候选剖面。我国最新正式修订的“震旦系(纪)”与全球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埃迪卡拉系(纪)的概念完全相当。系一级的全球单位一旦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