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质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82.
冈底斯中段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在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含矿斑岩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系,其地球化学组成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非常类似,如高w(Sr)(401×10-6~1 060×10-6)与w(Sr)/w(Y)、[w(La)/w(Yb)]N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无Eu异常、具正Sr异常等.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中,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认为达布埃达克质含矿斑岩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受到软流圈热源上涌影响而触发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交代同时期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使二者产生混合交换反应,一方面导致埃达克质岩浆的w(MgO)增高,一方面埃达克质岩浆萃取超钾质岩浆中的金属元素,有利于成矿.达布Cu、Mo成矿作用与高Mg#埃达克质岩关系密切,表明在冈底斯地块上寻找与高Mg#埃达克质岩有关的Cu多金属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83.
尽管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经历早古生代—三叠纪的长期演化过程,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沿该带的岩浆活动主要与碰撞作用有关,仍缺乏与俯冲相关火成岩的报道。报道龙木错—双湖结合带西段日湾茶卡东的一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中安山岩的年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30.6±2.8Ma,表明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因遭受硅质流体交代,Si O2含量变化较大(54.84%~72.84%),在Nb/Y-Zr/Ti O2×0.00001图解中全部落入安山岩区,属于低—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蛛网图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火山岛弧特征。日湾茶卡安山岩是在羌塘中部发现的早石炭世岛弧型火山岩,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晚古生代俯冲作用提供直接的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84.
李小波  王保弟  刘函  王立全  陈莉 《地质通报》2015,34(203):251-261
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达如错接奴群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的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63.3±1.7Ma,即火山活动时限为晚侏罗世早期。安山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典型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所有样品均具有较高的MgO、Mg#值,低的TFeO/MgO值(小于1.5);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锆石εHf(t)值为较均一的负值(εHf(t)=-8.5~-6.7)。研究表明,达如错高镁安山岩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在俯冲消减背景下,由俯冲沉积物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形成于与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的构造环境。由此认为,晚侏罗世接奴群火山岩是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班公湖—怒江洋壳的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火山岩证据。  相似文献   
85.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 K2O/Na2O >2)等的超钾质火山岩成分特征,但其高的MgO含量是因岩石中含有后期蚀变矿物白...  相似文献   
86.
拉萨地块中北部形成于90~88Ma的拔拉扎含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O2(>69%)、Al2O3(平均为15.89%)、Sr (平均为354×10-6),低Y(平均为12.97×10-6)、Yb(平均为0.95×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19.8);同时它们有着高Mg#(平均为65)、Cr(平均为107×10-6)、Ni(平均为13×10-6)含量。研究区这些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含矿斑岩并非源于俯冲洋壳、底侵或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也不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很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另一方面,南向俯冲的Slainajap洋壳或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断离也可能诱发板片窗上部的壳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研究区的含矿斑岩。  相似文献   
87.
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存在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却鲜有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报道。对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的罗马区闪长玢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并对其中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6.1Ma±0.4Ma和115.9Ma±0.5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应该代表了其形成的时代。表明北冈底斯带东部地区亦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这对探讨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是赋存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的重要层位,但对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几家顶一带人支雪山组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流纹岩样品中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47.4±2.1Ma和249.1±1.6Ma,因此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249~247Ma)。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由此本文认为金沙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已进入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时期。  相似文献   
89.
拉萨地块北部~90Ma斑岩型矿床年代学及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拉萨地块北部尼玛县拔拉扎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并分析了该期的成矿地质背景。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1±1.2Ma、93.8±1.2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8.2~89.6Ma,代表了拔拉扎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拉萨地块北部~90Ma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既不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平板俯冲或洋脊俯冲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直接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之后碰撞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90Ma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是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0.
滇西北金沙江蛇绿岩带是古特提斯最重要的缝合带记录之一,本文对该带内的东竹林层状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东竹林层状辉长岩形成于354±3Ma,表明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在早石炭世已扩张形成洋壳,暗示其裂解时期应为更早的泥盆纪。单颗粒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得到东竹林层状辉长岩锆石εHf(t)=10.3~12.6,平均值为11.5,明显低于结晶时亏损地幔值;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478~576Ma,平均值为523Ma,明显大于成岩年龄354Ma。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地幔受到了富集组分的影响。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组分可能来自特提斯连续演化过程中早期的俯冲作用带入的壳源物质。结合区域演化特征,认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是在弧后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洋盆,它不能构成古特提斯的主大洋,而是古特提斯洋的一个重要分支,分隔着中咱-中甸地块与昌都-思茅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