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川西甘孜-理塘构造带内新发现了一套由山间坳陷盆地陆相基性火山岩、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和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侏罗系。本文介绍了这套侏罗系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地层学的特征,并与四川盆地及滇、藏、青地区的侏罗系进行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川西侏罗系与西藏及中东地区阿拉伯地块海相侏罗系具一定可对比性,川西地区至少在晚侏罗世已属统一的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2.
在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理塘县中木拉乡附近发现锰结核。通过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该锰结核产于结合带内瓦能蛇绿混杂岩组中的黑色粉砂质板岩中。其沉积层序为玄武岩→硅质岩→含锰结核粉砂质板岩。锰结核主量元素具有高Mn、低Fe、Si、Ca的特点,其中Mn含量为42.19%,高出大洋锰结核平均值1.83倍,Mn/Fe值较高,达8.1。锰结核中除Cr高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2~7倍外,多数微量元素低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Ce正异常,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异程度、Eu异常特征与混杂岩中的砂岩、硅质岩近似,而与玄武岩差别较大。该锰结核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微弱,代表甘孜—理塘洋扩张到最大程度时的沉积。其时甘孜—理塘洋规模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3.
西扬子大陆区泥盆纪沉积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扬子大陆区泥盆系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在泥盆纪盆地演化中,地质事件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盆地沉积类型有台地型和海槽型两种。台地型泥盆系在沉积建造、生物群落、地质事件及沉积矿产等多方面均能与中、下扬子区相对比,故归属南方区扬子型泥盆系;海槽型泥盆系与台地型泥盆系在时空上均紧密衔接,但成矿作用有明显差别。海槽型泥盆系多产出层控型金和多金属矿床,台地型则以沉积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川西北壤塘含金剪切带中典型构造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表早期韧性变琪的产物=构造微晶片岩,其物质成分总的向外迁出,而与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晚期脆性叠加变形形成的碎裂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其物质总提迁入,这说明了壤塘含金剪切带早期及中深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过程中,物质的迁出为矿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流体;成矿过程中脆性变形形成的碎裂岩脉,表现为物质的迁入,因此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35.
通过分析川西北金矿集中区的地层在金成矿中的作用,指出金矿成矿物质是多源的,且以寒武系及其下伏地层为主要物源;构造-岩浆活动是地层中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主要动力源,浅部赋矿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金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6.
四川中生界陆相地层中所采集的70余件孢粉样品,仅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中侏罗世新田沟组和沙溪庙组中的20余件样品中分离和鉴定有丰富孢粉化石.研究发现,这些孢粉化石记录了四川盆地内晚三叠世~白垩纪植物属种和数量持续减少,气候环境由温暖湿润演变为炎热和干旱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