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三岛影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世伦  王兴放 《地理科学》1998,18(6):518-523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PCC 1990年对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值和本区地壳沉降速率以及地面沉降趋势,确定下一世纪长江口相对海平面上升1.0m左右。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相对海面上升对海岸工程,交通水利设施湿地损失,洪涝灾害及盐水入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构建联系而完整的遗产地空间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共识和国内实践需求,但既有研究主要聚焦线性文化遗产。鉴于此,针对聚落型文化遗产,结合研究的网络化转向,提出遗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构建路径和方法;以陕西省汉唐帝陵群为例,构建帝陵间交通和旅游网络关系矩阵,综合运用中心度指标、捷夫模式、凝聚子群分析、加权核密度估计、引力模型等方法,识别帝陵网络节点、集群、轴线,形成“点—群—轴—网”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汉唐帝陵网络节点分3个层级,其中7个一级节点与杜陵、桥陵、乾陵3个二级节点构成网络的核心节点。节点中心性主要受其结构位置影响,与其旅游利用程度也有关联。2)汉唐帝陵网络中存在3大派系、7个小团体以及基于此划分的乾县—礼泉—泾阳唐陵、泾阳—三原—富平唐陵、蒲城唐陵、咸阳原帝陵、西安东南台塬汉陵5大集群和汉云陵、汉太上皇陵、唐光陵3个相对孤立的节点。3)汉唐帝陵网络的轴线为“一弧、一纵、两横”,分两主两次,连接核心节点和集群,形成“十点辐射引领、五群协调发展、四轴串联带动”的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3.
现今利用普通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可行性很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下击暴流识别追踪和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光流法对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光流场进行分析,得出风暴核心随时间演变的规律。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力学模型对风暴核心顶高的下降过程进行函数拟合。再采用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对风暴核心中层径向速度场中的"正负速度对"图像进行匹配识别,综合一系列阈值的判定,最终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预警。提出基于多层迭代的局部约束光流算法,有效改善了传统光流法对回波这类非刚体移动目标的不适用性。提出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解决了因径向"正负速度对"图像的非对称结构而造成的图像匹配难题。个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风暴核心抬升和急速下沉的前期识别出潜在的下击暴流,并对风暴核心下沉速率和到达近地面的时间做出估测,从而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识别、预警。  相似文献   
104.
海洋工程建设已步入深海,但与之匹配的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原位测试技术尚不成熟。为此,本文开发了可用于评估深海浅表层沉积物土力学性质的多探头原位测试系统,包括锥形触探仪、球形贯入仪和十字板剪切仪,可实现对深海沉积物土力学性质的快速、准确和智能化评价。进一步,通过CEL大变形数值模拟和足尺土工模型试验确定锥形触探仪的锥尖阻力系数,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给出球形贯入仪的贯入阻力系数,从而完善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3种特定仪器各自适合的强度测试区间。结果表明:对于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的评估,锥形触探仪和球形贯入仪的阻力系数建议分别取值为9.5和11.1。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对于冰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MSS、TM和OLI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结合目视修正,提取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8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信息,分析了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距离阿尔金山较近的且末、若羌、茫崖和冷湖等四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973—2020年阿尔金山地区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状态,面积减少了(64.89±12.36) km2(19.21%±2.90%);1973—1990年冰川退缩较快,年均退缩率为(0.49±0.07)%·a-1;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这两个时期冰川退缩最快,年均退缩率分别为(1.07±0.08)%·a-1和(1.08±0.08)%·a-1;2000年后,冰川退缩速率较慢,比较稳定,年均退缩率均低于0.2%·a-1。气温是影响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冰川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阿尔金山地区冰川对不同气温变化阶段的响应模式为:气温升高阶段,冰川消融,冰川面积减少;气温稳定阶段,冰川逐渐进入新的动态均衡状态,冰川面积也相对稳定;气温降低阶段,因冰川运动的滞后性,冰川面积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6.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地质遗迹,兼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展细致的野外调查,对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分析了太行山岩石地貌景观资源、构造地貌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和古生物地质景观资源的特征和成因。此外,针对太行山现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综合分析,科学指导区域旅游开发,保护地质遗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梁嘉琪  肖良  李相传  王兴  王钦 《地质论评》2019,65(Z1):69-70
正内蒙古第三纪地层的沉积类型属于陆相沉积,它广泛分布于全区各地,其中汉诺坝组中赋存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植物大化石及孢子花粉,是古生物学者研究内蒙古新生代化石的重点地层。汉诺坝组岩层近水平,多构成开阔平坦的高台地形,主要由一套灰、黑、紫灰色橄榄玄武岩组成,夹砖红色泥岩、灰白色泥灰岩及灰黑色泥岩和黑色油页岩。  相似文献   
108.
对伊春地区南部中寒武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年龄为(504.1±5.4)Ma,是中寒武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具富碱、富钾的特征,高K2O/Na2O,低TFeO,属钾玄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A/CNK>1.1,为强过铝质,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同碰撞区和造山晚期花岗岩区;Rb-Hf-Ta图解上样品落在同碰撞-碰撞后构造花岗岩区;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落在同碰撞花岗岩区。该地区中寒武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揭示了岩石形成于板块碰撞作用,表明伊春地区在中寒武世存在碰撞造山事件。在该时期佳木斯与松嫩—张广才岭板块已经拼合,并形成具有壳源特征的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9.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广泛发育唐家屯组火山岩,其以强片理化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及片理化变质的正常沉积岩.唐家屯组火山岩SiO2含量为61.50%~68.96%,TiO2、Fe2O3、MgO和CaO的含量分别为0.61%~0.88%、1.21%~4.24%、0.30%~2.08%和0.77%~4.57%.Mg#为4~25,Al2O3=15.12%~16.99%,K2O=2.68%~5.2%,Na2O/K2O=0.94~2.18,Na2O+K2O=7.05%~9.99%,较富碱.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40.81×10-6~276.36×10-6,LREE/HREE比值为7.72~9.70,明显富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δEu=0.77~1.03,具有负异常-弱的正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性.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Zr、Ba,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和Sr、P,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该火山岩LA-ICP-MS U-Pb定年的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0±1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其形成于引张环境.  相似文献   
110.
渤海海峡潮流能高分辨率数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方法的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渤海潮汐潮流模型,通过与历史结果和实测资料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描述了渤海海峡的潮波运动状况,以模型垂向平均流速为基础对渤海海峡的潮流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渤海海峡的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最大可能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老铁山西角,为3.3m/s;对于平均能流密度大于100W/m2的海区,老铁山角附近达515.9km2,比登州水道大一个量级,而登州水道比其余诸水道均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