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1:2.5万化探数据生成等值线图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各种方法生成等值线图存在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82.
83.
一种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特性,将SMA丝与摩擦阻尼器复合,提出了一种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给出了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建立了其理论模型,确定了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力-位移滞回曲线,并对一SMA复合摩擦阻尼器控震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具有优良的耗能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84.
藏东林芝地区是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区,为了加强对该区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科学地管理地质灾害信息和将研究方法可视化、数字化、程序化,阐述了基于递进分析法(AMFP)的林芝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此系统采用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以VisualBasic、VisualC 为开发语言,实现了林芝地区基于AMFP理论的灾害模型编辑与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86.
王利  张勤  李亚红 《测绘科学》2007,32(2):135-137
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当用GM(1,1)模型对稳定变化的变形数据序列进行预测时,效果较好。但是,影响坝体变形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观测数据中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随机扰动,这些扰动使大坝的变形曲线发生异常波动。此时仅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其精度和可靠性就会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值滤波的GM预测模型,即先用中值滤波算法对发生波动的原始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而后再建立GM模型进行灰色预测。实例证明,基于中值滤波的GM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坝变形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7.
蒙古国伊罗河铁矿床属于华力西晚期形成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探获资源量近10×108t,矿床平均品位>50%,外围有多个探明铁矿产地及找矿远景区,周边潜在资源量30×108~40×108t。为探讨该区域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规律,本文从伊罗河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分析入手,以其东矿段Ⅰ号矿体为例详细论述矿体形态、规模、产状、赋矿岩性特征,通过矿石样品测试分析阐述矿物组成特征、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磁铁矿粒度及成矿阶段等,初步总结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8.
王利 《测绘学报》2015,44(7):826-826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精度监测,了解和掌握不同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变形规律和特征,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预警是一项必要而且迫切的科学任务。目前,GPS定位技术已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如何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方面仍然存在着尚未完全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特殊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89.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the post-glacial trans-gresnve-regressive sequence,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sand bodies, peats and barrier-lagoon systems within post-glacial bed along the coastal and deltaic areas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laci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sequences along the coastal zones over the world are the same as those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other Quaternary marine beds arc similar to post-glacial ones in Eastern China. The conclusion, therefore,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of postglaci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sequences may be useful to the study of the other marine beds.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the post-glacial trans-gresnve-regressive sequence,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sand bodies, peats and barrier-lagoon systems within post-glacial bed along the coastal and deltaic areas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laci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sequences along the coastal zones over the world are the same as those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other Quaternary marine beds arc similar to post-glacial ones in Eastern China. The conclusion, therefore,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of postglaci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sequences may be useful to the study of the other marine b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