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孙崇亮  王卷乐 《地理译报》2008,27(1):118-124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DEM产品提取水系等数据已经变得不再困难,但是,目前无论在水系自动提取方面还是自动分级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论文分析了自动提取河网水系与流域边界,以及河网水系分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1)水系自动提取中的洼地处理、平地区域流向处理等;(2)河网水系自动分级方法中的参数单一,准确性较差,并且缺少水系实体之间的互相关联关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特征建立水系分级模型以解决分级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快速获取和共享城镇变化信息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手段监测城镇变化信息,已经普遍得到应用,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最经济和可行的遥感监测数据源。本文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有效利用城镇地区特有的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不同类别城镇信息的提取模式和技术流程。这些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城镇建成区、水体和绿地等。选择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的江苏盐城主城区作为试验点,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依据本文建立的城镇化信息提取流程,采用阈值分析和二值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盐城市亭湖区主要城镇区2000、2002、2006年三期城镇信息快速提取,使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此类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组件GIS的精准水稻种植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件式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基于COM的组件式GIS开发技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GIS工程中。精准农业(PA)是GIS、GPS、RS等信息技术综合在农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这一应用需要集成的信息处理系统软件支持。本文就上海精准农业试点中的配套软件“精准水稻种植信息处理系统”(PRC/INFOV1.0)的研制过程对组件GIS的开发与集成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是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生态环境格局复杂,气候地带性多样,人地关系对比显著的区域,集成该区域的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对于全球变化等前沿科学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该区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积累和管理的需求,研究构建了包括三大体系的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平台,即数据资源采集与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数据分类体系、数据管理和发布软件体系。其中,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采集规范、数据管理规范和综合考察规范三类共23项;数据分类体系包括4个大类、25个小类、128个要素;数据平台软件系统包括数据目录检索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发布与可视化、数据浏览与获取等5个功能模块;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实现了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可视化访问。目前已集成144个数据集(库),为东北亚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的深度集成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公众舆情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卷乐  张敏  韩雪华  王晓洁  郑莉 《地理学报》2020,75(11):2490-2504
COVID-19疫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客观认识疫情期间的公众舆情响应和区域差异,对于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调控和科学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源,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主题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主题抽取和分类模型,识别微博文本中的13个舆情话题,并从数量、空间、时间、内容等方面分析了2020年1月9日—3月10日在湖北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及沿边口岸等重点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公众的响应总体是理性和积极的,但各舆情话题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各区域热点分布中,京津冀以首都北京为中心,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辅以南京、杭州等热点,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两核,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建议应持续加强重点区域的疫情舆情关注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精准响应。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又称为阿穆尔河)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国际界河,近年来洪水事件频发,给流域内中俄两国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加强该流域的洪水监测是两国面临的共同紧迫需求。传统的光学遥感影像受制于洪水期间多云多雨的天气状况,难以及时获得无云影像。本文充分利用全天候雷达数据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哨兵1号(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监测大面积区域洪水的方法。通过Gamma分布和高斯分布拟合SAR影像后向散射系数的概率密度分布,迭代后验概率差值,自动获得全局阈值来分割初始的水体,基于辅助数据细化去除了初始水体中与水体相似的误分类型,并由形态学操作后处理提高了提取的洪水的均匀性。结果表明:① 与传统的分割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基于SAR影像后向散射系数的分布规律进行概率密度函数分段拟合,将全局统计划分为局部关系,显著地改善了常规分割算法在水体和非水体像素量级相差过大而表现不佳的情况;② 研究获得了2017—2020年逐年的洪水分布,结果总体精度在87.78%~94.89%之间,Kappa系数在0.76~0.89之间;③ 特别是对于大面积半干旱地区,本文结合了后向散射特性、地形和其他辅助信息的关系,使得能够有效地保留水体并去除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相似的地物;④ 结果显示黑龙江(阿穆尔河)中下游沿岸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斯克等地区为经常性泛洪区域,洪水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基于雷达数据对洪水空间范围进行时间序列监测,可以为中俄黑龙江流域洪水发展动态监测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胶东地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关键。胶东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选取该地区作为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区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把胶东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相叠加,提取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统计出各变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占总变化面积的比例,并构建出土地利用变化样本数据矩阵。把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与胶东地区的城镇位置、道路、DEM、人口密度、GDP和海岸线位置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影响因子,构建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胶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大量减少是该时期胶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人口密度、到城镇距离、高程和到主要公路距离是决定胶东地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GDP和到海岸线距离。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转化为城镇用地多分布在人口密度大、GDP高、到城镇距离近和到主要公路距离近的区域;耕地转化为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海拔低、到城镇距离较近和到主要公路距离较近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云层划分,并根据不同云层和地面站观测雨量间的回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法反演流域降水数据.以GMS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实测站点数据为基础,对2000年、2004年柘林水库流域降水进行了遥感反演.基于R~2法的反演结果可信度分别达到0.9855、0.9904,其反演精度较高,可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提供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20.
地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标准结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分析通用地学元数据的构架模式与方法。由此构建的元数据框架包括3个层次,即核心元数据、模式元数据和应用领域专用元数据。结合科技部的国家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了地学元数据的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表明,该元数据标准结构强调地学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保证现有的主要元数据标准继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