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241.
提出一种顾及钟差周期误差和随机特性的卫星钟差预报方法。首先通过比较二次多项式加1、2、3、4个主要周期误差的模型,取其优者求得钟差预报的拟合值;然后针对拟合残差值的随机特性采用灰色模型进行建模,求得拟合值残差预报值;最后,将其与之前求得的预报值相结合得到最终的钟差预报值。采用IGS的15 min精密钟差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报中,加2个主要周期误差的模型预报性能最好,并且新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常用算法。  相似文献   
242.
塔里木盆地塔中礁滩体大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灰岩储层,埋深在4500~6500m。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受早期高能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断裂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有效储层的空间展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与大面积成藏。油源对比认为,塔中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油气藏的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混有寒武系烃源岩成因的原油;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油裂解气,沿塔中I号坡折带断裂向内充注。成藏过程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曾存在三期主要成藏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成藏,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但早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该期油气破坏严重,造成大范围油藏破坏。第二期成藏期是晚海西期,也是塔中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充成藏期,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第三期成藏期是晚喜山期,受库车前陆冲断影响,台盆区快速沉降,埋深急速增大,寒武系原油裂解气形成,沿深部断裂向浅部奥陶系充注,对油藏进行气洗改造,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243.
漂浮式海上风电工程设计对波浪参数等必要环境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福建南日漂浮式海上风电场海域建立了高分辨率的海浪-海流耦合数值模型,研究海上风电场区水位和海流对海浪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耦合模式所得有效波高更加准确,可以体现水位和流速变化对波高的影响。通过分析台风过程中的浪流耦合作用对海浪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浪流耦合作用对最大有效波高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1307号、1319号、0908号和1617号四次台风过程中,耦合作用对工程区域最大有效波高的影响可达-1.0~1.0 m。对单点的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流向和浪向同向时对浪高有削弱作用,反向时对浪高有增强作用。此外,浪流耦合作用对波向和谱峰周期也有明显的影响,在1319号台风过程中,波向变化可达20°,谱峰周期变化可达2 s。本文论证了采用海浪-海流耦合模式在重现海浪极值中的重要性,对海上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4.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进行的紧急调查,需在一至数日的调查期间及时提供实时信息,并尽快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应急调查技术条件,划分为单点和群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工作流程,即:基础资料准备、现场协调会议、制订工作方案及协调安排、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应急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地质测绘与卫星定位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便捷有效的工作方法。文中定义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详细分析评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本规则、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45.
胡越  王宇 《工程地质学报》2020,28(5):966-972
静力触探试验(CPT)通常是垂直于地表进行的,用以识别工程场地土层分布情况。实际工程中,常常由于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工程场地中的CPT探测点数量有限且分布稀疏。准确推测CPT探测点之间未测区域的数据和分层情况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贝叶斯学习算法来解决这一难题。该方法可使用少量CPT探测点来预测二维剖面中土的分类和分层。该方法包括3部分:(1)使用贝叶斯学习对CPT数据进行二维空间插值;(2)利用Robertson土性分类图在二维剖面中确定每个位置(包括已探测和未探测的位置)土性分类(SBT);(3)使用边缘探测方法描绘二维剖面中的土层边界。本方法仅利用少量CPT探测点可直接得到表征二维地质剖面的高分辨率CPT数据和土体分类信息,并自动划定土层边界。本文用模拟算例探讨了该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仅使用5个CPT探测点的数据即可得到合理的推测结果。此方法可应用于地质信息化研究和城市地下空间建模。  相似文献   
246.
侯志强  王宇  刘冬桥  李长洪  刘昊 《岩土力学》2020,41(5):1510-1520
为了揭示应力扰动和卸载围压作用下大理岩损伤破裂的物理过程和非线性力学行为,采用GCTS RTR-2000伺服加载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了岩石疲劳卸围压试验,同时对破坏试样进行了压后裂纹形态CT扫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性的加卸载作用对大理岩起到了主因损伤作用,卸围压的作用对大理岩起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作用。岩石疲劳循环形成滞回环,滞回环面积由疏变密,滞回环加载和卸载曲线接近重合,加卸载模量近似相等;岩石经过卸围压作用,岩石的轴向、径向和体积应变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表明应变对围压降低具有强敏感性,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体积应变、径向应变和轴向应变;由于疲劳循环的影响,卸围压作用产生的围压降幅随循环次数增多而降低,卸围压时长随循环次数增多而减少;量化宏观应变变形,求得应变损伤指数 、 、 ,疲劳循环次数越多,应变损伤指数越大;岩石破坏后细观CT扫描揭示了疲劳循环损伤对岩石破裂形态影响的内在机制。随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密度和规模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疲劳活动规律和开挖卸荷问题提供理论和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247.
248.
利用CRITIC法与层次分析法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因子权重进行了确定,提取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数(EVI),选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了生态地质环境状况等级,包括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极度脆弱区五级。通过2001年和202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地质环境状况等级以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为主,2001年研究区的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面积共3058.60 km2,占比76.71%,重度脆弱区面积732.11 km2,占比18.36%,微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小。2021年研究区的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面积共3059.11 km2,占比76.72%,重度脆弱区面积739.28 km2,占比118.53%,微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之略有增加,极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之下降。评价结果可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9.
为克服多项式模型在卫星频率快速变化期间精度衰减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钟差预报模型。与多项式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卫星钟平稳运行期间,两种模型的结果几乎一致;在卫星钟输出频率发生快速变化时,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较多项式模型提高显著,仍能提供较高精度的钟差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250.
王宇  王刚  卢晓旭 《地理教学》2023,(23):47-49
本文运用综合思维测量量表测量兰陵一中高三样本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制定面向综合思维的5E教学选题和策略,选择低水平班级为实验班开展3个月的5E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5E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综合思维,为教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提供了证据支持和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