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敏  王居里  胡洋  王建其 《岩石学报》2018,34(3):618-636
谢米斯台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谢米斯台地区乌兰萨拉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萨拉岩体是一个由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422.7±2.0Ma),岩石高硅、富碱,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V"字型配分样式,Eu负异常强烈,相对富集Ga、K、Rb、Th、U和Pb,亏损Ba、Sr、P、Ti、Cr和Ni等;岩石具有低(~(87)Sr/~(86)Sr)i值(0.7017~0.7038),正的ε_(Nd)(t)值(+4.49~+6.58)和锆石ε_(Hf)(t)值(+10.0~+14.2),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00~771Ma。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1.7±1.7Ma),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右倾型配分样式,无明显Eu异常,相对富集LREE、LILE(Rb、Ba、K)、Th、U和Pb,亏损Nb、Ta、P和Ti等;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i值(0.7041~0.7046),正的ε_(Nd)(t)值(+1.66~+3.87)和锆石ε_(Hf)(t)值(+4.4~+13.9),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16~1120Ma,岩石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出现一定程度的解耦。综合研究认为,乌兰萨拉岩体碱长花岗岩属A_2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I型花岗岩,两者都是由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前者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受到亏损玄武质岩浆(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产生的上涌岩浆)的底侵,它们均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22.
保德阶层型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古地磁测量表明 ,中国新近系保德阶界线层型 ,山西保德冀家沟剖面记录了 12个正极性段与 11个负极性段。上部黄土显示了正极性与负极性 ,记录了松山负反极性带的一部分 ;红色黏土与砂砾岩层记录了 Cande95古地磁极性年表中的 C2 An.1n,C2 An.2 n,C2 An.3n,C3n.1n,C3n.2 n,C3n.3n,C3n.4 n,C3An.1n,C3An.2 n,C3Bn,C4 n.1n,C4 n.2 n及其间负极性带。剖面红色黏土的地质年龄为 8.0 Ma— 3.0 Ma,包括了榆社期的早期和保德期的中、晚期。冀家沟保德阶剖面含有二层哺乳动物化石层 ,上化石层以含丰富的鹿科化石为特点 ,相当于含 4 9地点动物群的层位 ,年龄约 5 .5 0 Ma;下化石层相当于含 30地点动物群层位 ,古地磁年龄应当在 6 .5 Ma— 7.0 Ma之间。  相似文献   
23.
华北陆块南缘的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个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Eu异常中等或不明显;富集Rb,Sr,Ba,Th,K,Pb和U等元素,亏损Ta,Nb,Zr,P和Ti等元素,岩体高Sr、低Y和Yb,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留。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706 878~0.717 383,平均0.708 798,εNd(t)=-17.93~-12.29,平均-14.99,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集中在1.6Ga~2.1Ga,具有低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337 94~18.158 22,平均17.630 84;207Pb/204Pb=15.457 71~15.530 59,平均15.491 12,208Pb/204Pb=37.811 19~38.278 67,平均38.012 22。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是华北陆块南缘加厚地壳底部熔融的产物,同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岩体是随着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软流圈上涌底侵上覆岩石圈,加热加厚地壳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24.
杨猛  王居里  王建其 《矿床地质》2015,34(2):352-360
新疆望峰金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与硅化作用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矿区典型矿体的赋矿围岩、蚀变岩石及矿石进行Si同位素组成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中硅质来源、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意义。结果表明:1望峰金矿体围岩具有较均一的Si同位素组成,δ30Si=-0.2‰(n=3),显示了花岗质原岩Si同位素组成特征,动力变质作用对原岩硅同位素组成无明显影响;2蚀变岩石Si同位素组成均一性较高,δ30Si=-0.1‰(n=3),显示了花岗质原岩Si与成矿期热液Si的混合特征;3矿石Si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不同类型矿石的Si同位素组成差异较明显:硅化蚀变糜棱岩型δ30Si=-0.5‰~-0.2‰(n=9),集中于-0.3‰~-0.2‰,平均-0.3‰;硅化蚀变岩型δ30Si=-0.3‰~-0.1‰(n=9),平均-0.2‰;热液石英脉型δ30Si=-0.3‰~0.1‰(n=6),平均-0.1‰。望峰金矿区金成矿流体中的硅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赋矿围岩。矿石中Si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是富硅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Si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的结果,矿体下部及矿区深部应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5.
新疆望峰金矿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方法,通过分析望峰金矿石中载金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He/4He比值为0.00473~0.01079Ra,40Ar/36Ar比值为301~413,具地壳放射性成因氦同位素组成和大气降水成因氩同位素组成,总体显示由大气降水改造而成的地壳流体特征。望峰金矿成矿流体中He同位素组成异常,是成矿前大气降水与高U、Th含量古老容矿围岩作用遭受放射性成因4He稀释、成矿时发生流体减压沸腾综合作用的结果,Ar同位素组成异常是成矿前大气降水下渗获取容矿围岩放射性成因40Ar的结果,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深循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杨猛  王居里  王建其  党飞鹏 《岩石学报》2012,28(7):2121-2131
新疆中天山北缘望峰地区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表明:(1)望峰地区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高SiO2、Al2O3,中等富碱且相对富钾,A/CNK≥1.1,稀土含量中等(∑REE=162.6×10-6~211.8×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富集轻稀土,具中等Eu负异常(δEu=0.42~0.49),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Ba、Sr、P、Ti、Nb、Ta、HREE等,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 (2)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439.9±2.2Ma,成岩时代为早志留世; (3)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Hf(t)=-5.0~-1.3,平均-2.7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1294~1482Ma之间,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中期地壳结晶基底岩系的部分熔融,源岩为经历过风化旋回、成熟度较低的硬砂岩,形成于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期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27.
云南元谋盆地含古猿化石层古地磁年龄及古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元谋盆地含古猿化石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小河剖面记录了Cande-Kent95古地磁年表中的C3Br.1n, C3Br.1r, C3Br.2n, C3Br.2r, C4n.1n, C4n.1r, C4n.2n和C4n.2r 8个极性段, 地层应当归属中新世晚期. 该剖面有两个主要含古猿化石层, 下层(剖面第1层)记录了C4n.2r下部, 古地磁年龄约8.2~8.1 Ma; 上层(剖面第16层)记录了C3Br.1n, 古地磁年龄约7.2~7.15 Ma. 该剖面古猿化石古地磁年龄约为8.2~7.15 Ma. 雷老剖面记录了Cande-Kent95古地磁年表中的C3Br, C3Br.1n, C3Br.1r, C3Br.2n, C3Br.2r, C4n.1n, C4n.1r, C4n.2n, C4n.2r, C4n.3n和C4n.3r 11个极性段, 地层应当归属中新世晚期. 该剖面也有两个主要含古猿化石层, 下层(剖面第3层)记录了C4n.2r, 古地磁年龄约8.2~8.1 Ma; 上层(剖面第19层)记录了C3Br中部, 古地磁年龄约7.15~7.1 Ma, 雷老剖面古猿化石古地磁年龄约为8.2~7.1 Ma. 小河剖面与雷老剖面记录的沉积环境极为相似, 两个剖面的古猿化石年龄相当, 下古猿化石层古地磁年龄约8.1~8.2 Ma, 上化石层古地磁年龄约7.2~7.1 Ma. 这可能反映了在雷老盆地与小河盆地生活的古猿有统一的活动范围. 该区域大约在8.00~7.00 MaBP间始终有古猿活动.  相似文献   
28.
新近系谢家阶层型剖面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古地磁测量表明,中国新近系谢家阶界线层型剖面——西宁盆地谢家剖面共记录了18个正极性段与17个负极性段,与标准极性柱中C5Bn.2n—C7n.1n之间的极性带能很好的对应。剖面中谢家组的年龄为17.32—21.58Ma,谢家哺乳动物群的年龄约为21Ma,相当于MN2中期。  相似文献   
29.
磁性地层学测量与对比研究表明:(1)静乐贺丰地点的静乐红土即为红色土A层,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年龄为2.50~3.00Ma,时代为晚上新世。榆林剖面红土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与Gilbert负极性带,年龄为2.50~5.00Ma,时代为上新世。(2)静乐剖面红色土B层相当于黄土—古土壤序列WS—1,WS—2,WS—3或S15—S32地层段,记录了Olduvai与Reunion正极性带,年龄约1.20~2.30Ma,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3)榆林河沿岸红色土C带,主体为离石黄土,大致为S1—L15地层段,部分地段出露午城黄土。  相似文献   
30.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伴生自然银。同时在区内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黄铜矿、斑铜矿矿化。自然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玄武岩及其中的晚期热液脉中,矿化与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葡萄石化、沸石化、硅化等关系密切。初步研究表明,区内自然铜、自然银矿化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属于火山岩型;黄铜矿、斑铜矿矿化属于斑岩型。谢米斯台地区可能存在多种铜矿化类型,有望取得铜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