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辽西医巫间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发为:①变质核;②拆离断层;③中间过渡层;④伸展/滑脱带;⑤盖层;⑥医巫闾山背形;并阐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着重指出沿变质核构造层中发育的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NE向构造中的近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多沿这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12.
京津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地区是首都北京和天津所在地,随着区内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地壳稳定与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现今构造应力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等研究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照地壳相对稳定、相对较稳定、相对较不稳定和相对不稳定4个等级,对京津地区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3.
春雨集团公司自2001年6月起,决定用7年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过去开采的废矿井、毛台、毛石、尾矿及山区裸岩、荒坡进行补绿。先期投资1000万将全村4600亩山岚,全部栽种风景树、黑松、干杂果树及一些可观赏的苗木。2004年6月,还聘请山东省林业厅专家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设计,专家们通过对矿区裸岩、毛石、尾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4.
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SHRIMP U-Pb测年方法对取自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的锆石进行定年。所测锆石样品新鲜、未风化,岩性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经过精确的测试过程,得到约2500Ma、224Ma和161Ma的3个时间段年龄值。约2500 Ma的上交点年龄是太古宙古陆核演化的记录,224Ma的岩浆结晶年龄是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161Ma的岩浆侵位年龄是燕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带主造山期造山作用的记录,也是区域构造体制转换开始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5.
内蒙古狼山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啧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内产有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和甲生盘等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它在裂解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间歇性海底火山喷发。已分别在霍各乞、东升庙和炭窑口矿床容矿岩组中已找到岩性不同、并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或显微球粒结构、变余杏仁构造的海相火山岩与凝灰岩层,它们是确认该裂陷槽裂解过程的有效标志。依据(1)西部炭窑口矿区容矿岩组中发育钾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K_2O(4.23~5.93%)>Na_2O (2.15~3.14%)、Na_2O K_2O=6.51~8.08%、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2.8~7.2),酸性火山岩的K_2O(6.22~4.83%)>Na_2O(2.78~3.87%)、Na_2O K_2O=8.63~9.00%、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0.2~0.7)、长石微晶主要为钾长石;(2)东升庙矿区则发育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Na_2O(3.84~4.30%)>K_2O(2.49~3.80%)、Na_2O K_2O=6.44~7.92%、长石斑晶为更长石(No.=11~25),酸性火山岩的Na_2O(3.64~5.31%)>K_2O(1.19~2.75%)、Na_2O K_2O=6.28~7.68%,长石斑晶与基质均为钠长石(No.=0~1.1);(3)霍各乞矿区发育基性火山岩,其Na_2O(1.36~3.78%)>K_2O (0.30~2.16%),Na_2O K_2O=2.03~4.09%;(4)炭窑口、东升庙与霍各乞矿床三矿区火山岩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蛛网图的标准化曲线有相似性和显著差别;(5)炭窑口、东各庙和霍各乞矿区基性火山岩的Sm-Nd模式年龄依次为1857~1877Ma和2006~2132Ma、1740~1867Ma、1486~1606Ma;(6)容矿岩组中有多层凝灰岩与火山碎屑及少量含火山碎屑的矿石,再结合该裂陷槽内各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和甲生盘矿区只有少量凝灰质夹层,可以揭示该裂陷槽在中元古代的不均匀裂解过程,表现出从西部炭窑口→东升庙→东部的甲生盘一带先后裂解、狼山南侧早于北侧裂解以及从狼山→渣尔泰山同沉积期火山活动由明显→微弱的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7.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含斑石英二长岩脉等4件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定年结果为,年龄值界于203-207Ma,表明盘山花岗岩体侵位于三叠纪末期。这个年龄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燕山陆内造山带东西向褶皱、逆冲/逆掩断层系统形成时代的上限,显示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18.
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因其可以直接对成矿作用过程中的金属矿物(硫化物、氧化物)进行测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岩浆矿床、斑岩型矿床、夕卡岩型矿床、VMS型矿床、热液型金矿等多种类型矿床的成矿年龄测定,取得丰硕的成果(李红艳等,1996;Han等,2007;Mao等,2006;Gannoun等,2003).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台北缘白云鄂博西侧产于花岗岩中石英脉型沙拉庙金矿中辉钼矿进行Re-Os年龄测定,获得了该矿的成矿年代数据.  相似文献   
119.
在自然界中,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并非单一和独立的,它们相互之间往往存在诸多联系.涂光炽[1]曾把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盐类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列为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重要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0.
在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北康西瓦构造带一线发现了高压麻粒岩. 根据地质温压计的计算, 其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为760~820℃, 1.0~1.2 GPa; 角闪岩相退变的温压条件为620~720℃, 0.7~0.8 GPa. 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PT轨迹特征, 并具有明显的石榴石的“白眼圈”减压结构, 代表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增厚的下地壳抬升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 锆石U-Pb SHRIMP分析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显示出两组年龄, 核部所代表的原岩年龄为(456±30) Ma, 变质边部所代表的高压麻粒岩的角闪岩相退变质的年龄为(177±6) Ma. 该区高压麻粒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紧密相关, 它的发现表明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可能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的界线, 对于探讨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关系及其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