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长岭断陷经历了三大演化阶段: 断陷期、坳陷期和反转期。在营城、嫩江和明水末期,断陷整体隆升,地层遭受剥蚀。依据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选用声波时差法和地层趋势延伸法,对断陷中的4 口井进行了剥蚀量计算。结果显示,营城、嫩江和明水末期平均剥蚀量分别为417. 5 m、205 m 和342. 5 m。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构造演化史恢复和研究。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得出长岭断陷各构造单元油气成藏期次,双坨子构造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天然气均具有两期成藏,哈尔金构造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具有一期成藏,伏龙泉构造泉头组天然气具有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153.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  相似文献   
154.
热力作用作为能量输出的一种形式,是地球上存在普遍、影响深远的主要地质动力和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源头,是含煤、油、气、铀等多能源盆地发育、发展及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富烃凹陷的勘探开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以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量和聚集量大而备受关注。所有富烃凹陷均有较高的热背景和热演化过程,在其形成过程中,源于地壳或地幔深部、体现不同圈层物质交换的热力作用活动做出了不可代替,积极重要的贡献。地幔热物质的上拱控制着断陷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热流物质通过深大断裂上涌至古湖泊,可造就古湖泊较高的有机物生产力;热力作用还能为盆地提供较高的热背景,加速盆地内有机质的成烃演化,加速油气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55.
贾楠  王建强  卢山 《地下水》2012,34(5):147-150
变尺度分析(Rescaled Analysis)技术越来越多地被成功运用到裂缝发育强度评价研究当中。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钻井资料,将具有代表性的声波时差测井作为变尺度分析的数据源,对该技术在不同岩性条件下评价裂缝发育强度的实际应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逆向验证。结果显示存在一个裂缝发育临界程度,反映在裂缝密度上即存在一个临界值。在该值之上,声波时差曲线的分形维数对裂缝发育强度具有很好地指示效果;反之,两者间并不存在通常理论上人们认为的正相关性。这表明在变尺度分析技术裂缝评价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母岩自身垂向非均质性"掩盖效应"的影响,应该充分重视之才能取得客观、准确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6.
基于SEM图像灰度水平的页岩孔隙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观孔隙结构是研究页岩气吸附运移机制和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注页岩孔隙分类,较少从定量角度表征其特征。为开展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定量研究,提高孔隙分割质量,本研究分别利用边缘检测分割法、流域分割法、手动和自动阈值分割法对页岩无机孔和有机孔二次电子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对比不同方法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分割阈值,基于SEM图像的手动阈值分割法能够表征1 nm以上的孔隙,准确地识别有机质与脆性矿物边缘、孔隙与有机质边缘,使得页岩孔隙提取结果趋近于真实,能更有效地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7.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新生代活动演变及其沉积-改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煜  刘池洋  王建强  张东东 《岩石学报》2016,32(4):1197-1205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其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特征有别,西支表现为"两断夹一凸"的不对称地垒式,东支主要呈"花状"构造结构。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分期动态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厘定了在新生代不同时期两条分支断裂带在该区不同单元的活动特点和构造-改造效应,进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新生代主要阶段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认为在古近纪早中期,研究区处于区域伸展沉降环境,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沉积展布无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活动的明显控制沉积效应始于古近纪晚期,总体具伸展兼右行走滑属性,主要表现为切割和改造了研究区原近东西向展布的优势构造-沉积格局,同时控制了前期沉积地层的剥蚀强度及其分布范围和同期沉积。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带的活动表现出差异显著的东强西弱;于第四纪,在东支断裂带出现正花状反转构造,可能与幕式走滑兼挤压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8.
赵晓辰  刘池洋  王建强  赵岩 《地质论评》2018,64(6):1324-1338
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中部地表系统、地质构造及地球物理场的重要分界线,也是一条强震多发地带,长期以来被诸多学者所关注。但目前对该带中生代期间所经历的重要地质事件及其演化序列的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对该带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以南北构造带北部(宁南—六盘山地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大量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火山事件、构造事件及其它事件沉积的时空分布,分析和探讨了南北构造带北部中生代构造事件的演化序列。裂变径迹年龄统计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北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0~18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0~135 Ma)和晚白垩世—古新世中期(100~60 Ma)等多期的构造抬升事件。这些构造抬升事件在研究区均具有明显的地质响应,且其形成与中生代期间研究区及周邻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变迁密切相关。而在构造变动的间歇期内,研究区大量接受沉积,并伴随着区域气候的变化,发生了诸多事件沉积,这一时期也往往是研究区油、气、煤、膏岩等能源矿产的富集时期。  相似文献   
159.
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因子很多,在地形分析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其派生因子产生的数据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不同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因子里面选取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与趋势图表,研究发现随着分辨率的降低,对地形的描述粗糙增大,概括程度也变高,使得坡度梯度降低;坡向研究方面在平坦地区随分辨率粗略化,面积比例逐步减小,从整体来看,随分辨率的粗略化,除平坦地区外,各类坡向面积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地表粗糙度的最大值随着分辨率的下降而逐步降低,并且在极大值之间的变化频率较小,粗糙度的均值随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但均值间的变化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0.
?????????????????????????????????????????ε??????o??????????????????4????????????o?????????????:??????????????????????????Belikov ?????????ε??????????????????????????????????????????????????????θ???3 060??????????????????????????,???ε????????????ε??????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