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针对韩城桑树坪二号井煤层松软破碎,现有设备能力小、自动化程度低、钻探工艺不合理导致瓦斯抽采钻孔钻进深度浅、钻进效率低等问题。对研究矿区3号煤层进行了大螺旋钻杆回转钻进、宽翼片螺旋钻杆空气钻进与宽翼片螺旋钻杆清水钻进工艺试验。试验表明:宽翼片螺旋钻杆清水钻进工艺施工效率是原来的1.5倍,钻孔深度由80 m左右提高到了200 m以上,成孔率达80%以上,满足了桑树坪二号井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2.
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是一种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室内研究、试验表明,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18%左右.通过开展玻璃钢套管完井技术研究、玻璃钢套管测井方法研究和厚油层细分技术研究,在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先导实验区建立玻璃钢套管井时间推移感应测井和时间推移C/O测井系统,定量监测碱/聚合物二/C复合驱注入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通过8年的矿场试验,成功建立了剩余油饱和度定量研究的动态监测预测系统,同时,测井资料表明,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有效提高了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83.
贺兰山隆升时限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其隆升时限与盆地的构造属性和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对其隆起的时间前人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等多种认识.对贺兰山现存地层的分布和岩浆及热液活动等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贺兰山并未隆升,其隆起时间应在中侏罗世之后.通过对与贺兰山相邻的银川地堑沉积地层及沉降速率的研究,指出贺兰山大规模隆升时间为始新世,在上新世以来发生了快速隆升.根据对不同时代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的分析,精细刻画了贺兰山的隆升-冷却过程,指出其隆升至少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的隆升最为明显.早白垩世中晚期为区域冷却过程.综合分析和总结各方面研究结果,认为贺兰山隆升的最早时间在晚侏罗世,此时隆升规模较为局限;晚白垩世的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的抬升相对应;始新世开始发生大规模的隆升,上新世隆升速率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84.
【研究目的】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钻井揭示的主要岩石地层单元时代及主要含油气层时代认识存在一定争议,因此系统开展地层划分对比,明确主要岩石地层单元与油气层的时代,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与研究,以及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对居延海坳陷不同凹陷钻井地层岩石学及岩性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综合研究,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建立钻井地层对比标志。并结合地震剖面确定不整合界面,以及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地层时代的约束等,开展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结果】居延海坳陷钻井揭示了白垩系与石炭系—二叠系2个构造层,各凹陷钻井地层对比标志显著,主要含油层系为下构造层的中—下二叠统及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结论】银额盆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白垩纪的叠合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有利,应作为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5.
对以往GPS数据转换软件存在转换效率低、数据质量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在LINUX环境下用CSHELL语言编写的一站式批量转换方法,将原始观测数据t00/t01/t02转换成.tgd格式,再转换成标准的RINEX格式文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转换时间缩短至10%,且P2数据流能得到很好地保留,为后期数据处理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86.
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是盆地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已有的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各有侧重和所长,但对陆内盆地的划分和研究较为薄弱。沉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对其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盆地分类的原则和结果应体现此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对比性(预测性)。盆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盆地发育鼎盛时期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地壳-岩石圈类型、沉降机制和动力环境、盆地结构构造特征与基底性质、沉积环境及充填特征等。导致盆地沉降的动力主要源自地球深部,可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及其复合4种。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所形成的盆地属特殊类型,将其划归重力成因盆地大类。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地貌成因盆地,其形成与内动力地质作用联系不密切,主要由地表负向地形存在而导致沉积物充填和水体汇聚。这类盆地在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中均有发育,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和沉积矿产赋存条件等均与内动力成因的盆地差别颇大。故将其作为新的盆地和成因类型单独列出。根据上述沉积盆地分类的原则和基础,以全球板块构造动力环境、大陆内部动力活动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盆地沉降成因的主动力为主线,综合和归纳前人分类方案和盆地研究成果,将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动力环境分为6大类(大洋和大陆板块内部,离散型、消减型、碰撞型、转换型大陆(板块)边缘),增加了天体撞击的特殊型和后期改造的复合型2大类与之并列;将前6大类构造动力环境中发育的沉积盆地分为44(亚)类,按构造动力环境、盆地主要构造力学性质(即应力)两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对本盆地分类方案中新的类型、或内涵有变、或需说明的部分盆地及术语,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或说明。这些盆地如后陆盆地、侧陆盆地、转换-补偿盆地、拉裂盆地、地貌成因盆地、(天体)撞击盆地、中间地块盆地、陆内前陆盆地、改造(型)盆地等。本盆地分类方案是对不同地区相同或相近构造环境所发育盆地类型的理性归纳和综合,相对较为系统全面。但在地史上和现世界中,因地质条件的差异或发展进程的不同,其中某类盆地可能在具相同构造环境的某地并未出现,或发育特征并不典型。任一个全球沉积盆地分类方案,从问世之日起就处于检验、争议和修补之中,周而复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7.
陕西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依据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演化及隆升特点,结合钻井资料及水溶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综合探讨了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地质特征。渭河盆地在前新生代应为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古斜坡带,前新生界总体表现出边部老中间新的特点,其中北部斜坡区大部分以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为主,中南部深凹陷区则广泛保留晚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局部地区可能仍有中生代地层残留,暗示渭河盆地前新生界仍存在重要的潜在烃源岩。该认识对探讨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晶间孔和生物孔,孔径主体100~500 nm;2有机孔受控于热成熟度或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径范围数十纳米至数微米;3微裂缝包括成岩收缩裂缝、高压碎裂缝、构造裂缝和人为裂缝,缝宽数微米,缝长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研究表明无机孔和微裂缝是九老洞组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9.
超高阶重力场模型的提出使大地水准面差距的计算结果越来越精确。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重力场模型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的算法,采用标准向前列递推法求解缔合勒让德函数值,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避免产生超高阶递推过程的不稳定现象。结果表明: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能稳定递推至2 700阶,验证了大地水准面差距验证算法、软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宁夏固原新生代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年代研究,获得该剖面始新统寺口子组共记录的15个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可以与标准极性柱C21n—C11n.1n段进行很好的对比,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年龄为47.906—29.401Ma。这一年龄区间正好与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其他新生代断陷盆地(如渭河盆地、银川盆地等)接受沉积的时代基本一致,宁南盆地的发育与这些周缘新生代断陷盆地很可能具有相同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盆地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