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相似选择法的基本内容,并结合鄂东地区的七个矽卡岩岩体样品,用此方法进行了模糊选择评定,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还说明了在一般情况下该方法的应用,为评价事件样品相似程度的计算机定量处理提供了一种手段,并能使未识样品的判定更趋准确。  相似文献   
72.
收集郑西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大型浸水试验资料,运用MATLAB建立了黄土场地湿陷沉降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对样本的训练和预测,表明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湿陷沉降比较接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3.
压实黄土变形影响因素与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压实黄土的压缩特性和沉降计算模型,开展了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量下的压实黄土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力、含水量、压实度以及结构性对压实黄土压缩变形量及变形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结构性的表示方法及结构强度的计算方式,引入割线模量表达法并推导出了压实黄土加压过程的结构性本构模型及增湿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压缩性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压力越大减小越明显;压缩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塑限前后差别明显;压实黄土具有增湿变形性质,增湿变形系数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增湿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高压实度下的黄土具有结构性且结构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导出的加压结构性本构模型和增湿本构模型精度更高、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地球物理场出发,通过严密的数学物理推导,提出了磁力测深公式,并导出了著名的重力测深公式的更一般表达式。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解,本文又提出了应用最优化理论的空间域迭代算法,并根据地球物理模型对于高斯优化法进行了改进,在算法上有所创新,使其在计算机上实现时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文中还列举了一些模型的实验结果,对磁力测深公式及迭代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进行了论证。用本文方法对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武乡盆地黏土杂岩在反复干湿循环下的裂隙演化特征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烘干法模拟脱湿过程,水膜转移法模拟增湿过程,每完成一次脱湿增湿过程都要进行数码摄影、称重以记录裂隙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应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取裂隙演化过程中的几何特征值。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得到裂隙演化规律有:(1)脱湿过程:黏土杂岩裂隙率不断增加最终趋于稳定,第2次脱湿对裂隙率影响最大;几何特征上裂隙的变化先是沿着中间大裂隙向四周继续生长发育,然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转而形成新的大裂隙。(2)增湿过程:黏土杂岩吸水膨胀,裂隙逐渐趋于闭合,但出现不可逆形变量,随着增湿次数增加,这种累积变形量逐渐减小,第5次的干湿循环后,累积变形量基本消失,试样结构重新归于相对均一的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76.
北山造山带公路井—三个井韧性剪切带作为明水地块与公婆泉岛弧(O—S)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复杂多样,线理、面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宏观与微观构造均显示剪切带具有由NWW向SEE逆冲、右行剪切运动的特征。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微观/宏观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同位素年龄与区域地质资料相结合的研究,阐述了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讨论了剪切带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在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7.
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可以先给学生讲几个小故事,并且根据故事提出一些忠告。这些小故事都是从网上或生活中得到的,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想一想。  相似文献   
78.
黄土路基震陷系数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天峰  王家鼎  韩晓萌  郭乐 《地下水》2009,31(2):97-99,119
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为例,采集黄土样品,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及动三轴震陷实验,以影响震陷系数主要因素为基础,建立了高速铁路黄土路基震陷系数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训练和预测,表明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动三轴试验震陷结果比较接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9.
高速黄土滑坡的一种机理—饱和黄土需动液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家鼎 《地质论评》1992,38(6):532-539
  相似文献   
80.
高速黄土滑坡的一种机理——饱和黄土蠕动液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了高速黄土滑坡的一种机理——饱和黄土蠕动液化。文中列举了甘肃地区饱和黄土蠕动液化造成高速滑坡的实例,并从饱和黄土受力前后的应力条件及土体结构内部强度的变化分析了饱和黄土液化的机理。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得出剪切强度、剪切速度、饱和度及其它影响因素对液化程度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饱和黄土蠕、滑动液化导致高速滑坡的过程。最后,还讨论了高速滑坡及泥流的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