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2013年,某市公路改建工程途经一所学校,该校占地面积100亩左右,涉及土地和房屋补偿时,却出现了两个单位为领取补偿资金争执不下的局面。这两个单位分别为A镇政府和该镇政府的下级单位B行政村。A镇政府提出他们的理由:1975年,乡里(时称"公社")先后10次投资,从当时辖区B行政村(时称"大队")及个人手中购买了河滩地、道路等建成了这所学校,当时命名为五七高中。2000年后,由于五七高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他们的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及其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政策,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历程出发,总结了其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被一些学者归因于表层土壤受人为污染所致。文中通过解析山西太原盆地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研究区与基本保持清洁状态的源区土壤中相应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特征,论述了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作用是造成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质量分数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人为污染仅在局部地区造成Hg、Cd、Pb、As在表层潮土中富集的观点。通过求解太原盆地表层潮土中Hg、Cd、Pb、As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以深层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为参照系,运用相关分析和累积频率分析求解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晋南临汾-运城盆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临汾-运城盆地表层土壤F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土壤平均含F量为520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F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出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土壤F含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粉粒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元素间的相互作用、F的吸附特性等因素,人为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有机质和粉粒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F含量的影响较大,说明研究区土壤F含量与F的特殊化学性质和母岩类型有关。因子分析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F的分布可能受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2种因素的影响,N、Cd、Se、Cu、Zn、Mo可能代表了F的原始共生元素;土壤F的含量随Mo、Zn、Fe、Mg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Fe3 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有关;而F-与OH-的配位置换作用可能是造成土壤中F-吸附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以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建立重金属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方法对As,Ni,Cr,Zn,Cu,Pb,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原盆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来源及分布规律,首次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As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用太原市和太原盆地的深、浅层数据作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实验和运移实验2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进行。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Hg的吸附量随着加入Hg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用4种吸附模式来拟合3种土样对Hg的吸附可以得出,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能较好地拟合3种土壤对Hg吸附的实验数据。3种土壤对Hg都有一定的吸持固定作用。解吸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同土壤〉临汾土壤〉太原土壤。当Hg^2+的浓度为300mg/L时,Hg在大同土壤中的穿透速率最快,在太原土壤中穿透速率最慢。从而得出Hg^2+在壤质砂土中运移速度最快、在粉壤土中运移速度最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某市公路改建工程途经一所学校,该校占地面积100亩左右,涉及土地和房屋补偿时,却出现了两个单位为领取补偿资金争执不下的局面。这两个单位分别为A镇政府和该镇政府的下级单位B行政村。  相似文献   
19.
20.
理想点法在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标准,利用理想点法对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等级评价。评价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将分级标准中的参考值列入评价标准,作为污染等级最大的一级标准处理;另一种是不考虑参考值,仅考虑分级标准中一级~五级的评价标准值。用方式一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使太原盆地整体污染情况均有削弱,而方式二能较好地区分开各区污染程度高低,更能够具体地反映污染的实际情况,不容易造成污染信息的损失。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低的点集中在边远山区,污染程度较高的点集中分布在汾河流域。从城市分布方面来看,太原市、榆次市、汾阳—孝义一带污染较为严重,太谷、祁县次之,清徐、交城、文水、平遥的土壤环境相对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