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651.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傣语为“十二”,“版纳”意为“坝子”,西双版纳即为十二块大的坝子。在面积为2万平方千米的富饶土地上,生存着27万风情万种的傣族人民。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信仰小乘佛教,多居住于坝区。西双版纳傣族能歌善舞,衣食住行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652.
王甫园  王开泳 《地理研究》2018,37(10):1899-1914
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现有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研究侧重生态保护,存在不足和认知局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实践需求。如何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增加其社会与文化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文与经济地理领域的紧迫课题。为推动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在界定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并建构了包括研究目标与指导理念、研究趋向与重点内容、研究尺度等在内的研究框架,指出:① 研究总体目标是注重可持续多元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类福祉;② 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评价与调控机理、规划与治理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③ 需要加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分析、空间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④ 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具有差异性,也具有不同的研究需求,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对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研究范式和重点的审视与思辨,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3.
以贵州南部地区为例,对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功能类别共14项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了区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的估算。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地区林草生态系统年调节水量145.41×108m3,年固碳量和年释氧量分别为819.96×104t和1 538.48×104t,年提供负离子达2.32×1025个,年吸收二氧化硫(SO2)、氟化物(F)、氮氧化物(NOX)分别达到58.07×104t、1.29×104t和7.76×104t,年滞尘量1.04×108t,年固土总量9.07×108t,年保育N、P、K以及有机质量分别为184.81×104t、59.26×104t、1 138.80×104t以及4 045.85×104t,平均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数为54.87;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趋势,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县域尺度上,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和望谟县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最多,普定县、三穗县、长顺县和丹寨县则最少;就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而言,雷山县、望谟县、榕江县和从江县最强,兴仁县、普定县、长顺县和贞丰县则最弱。  相似文献   
654.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出露的侏罗纪木嘎岗日群是一套复理石碎屑沉积组合,代表了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早—中侏罗世深海—半深海沉积。本文通过详细的地层剖面研究,依据沉积建造、岩性组合及古地理、古生物面貌特征,将原木嘎岗日群进行了重新划分。重新厘定的木嘎岗日群可划分为一、二两个组。在1∶〖KG-*2〗25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重新厘定的木嘎岗日群的沉积层序、沉积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55.
秘鲁胡斯塔铜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秘鲁胡斯塔矿区进行1:2 000地质填图和1:1万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把本区划分成东西2个矿化区,8个矿脉带,并圈出26个铜异常。所有已知矿体均有铜异常显示,通过铜异常又新发现了21条铜矿脉。预测由7、8和13号铜异常组成的环状异常下部可能是热液活动或矿化中心,其后的普查勘探证实了这一推断,并发现了一个资源量大于260万 t铜金属的大矿床。  相似文献   
656.
陈明  何门贵 《物探与化探》2008,32(2):196-198
在物探扫面工作中,有大量的剖面数据需要绘制成剖面平面图,要求寻找一个高效快速的制图方法.通过对Grapher 自动化功能的分析和实践,编制程序实现了快速绘制彩色渐变剖面平面图的需求,说明利用自动化脚本能够在获得精美图件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657.
通过对珠三角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模式颗粒物预报的等级准确率存在季节差异,夏季等级预报较好,春季较差;灰霾等级预报准确率高,达到84%以上,秋季灰霾等级预报较好,春季较差;不易出现灰霾月份的灰霾天气过程和易出现灰霾月份清洁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都较高,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658.
利用2012—2014年地面自动站与中国区域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多卫星降水数据相融合的逐时降水量数据集,分析大别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2012—2014年大别山区年平均降水量978.5mm,降水大值区出现在大别山主峰的东南侧,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且呈现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从时间变化情况看,降水量呈现单峰的特征,7月降水量最大。从空间分布情况看,大别山及其东部地区是强降水的频发区,出现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位于主峰及其东侧。降水中心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降水中心位于大别山区的东南部,进入春季以后降水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北抬至大别山主峰北侧,进入秋季(9月以后)以后降水中心逐渐向南回落。大别山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地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大别山区出现明显地形降水(与降水随海拔先增加后减小)和降水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9.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侧为龙门山冲断带,南面紧挨川西南褶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本文在雅安-乐山剖面选取12个采样点进行磁组构分析,结合已有的天全-雅安飞仙关剖面的27个采样点数据,综合讨论川西南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所有采样点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出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雅安-乐山剖面采样点的磁线理绝大部分为北东-南西走向,和龙门山南段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表明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龙门山的构造作用.飞仙关剖面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44%的采样点表现出磁线理和地层走向斜交的特征,由初始变形磁组构演变而来,并且所有异常磁组构仅局限在断层上盘,本文认为这是雅安地区新生代期间局部逆时针旋转引起变形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0.
According to the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statistic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1950-1979), the annual average area suffering from drought was about 300 million mu (1 mu= 1/ 15 ha) in the whole country, among which about 100 million mu were disastrous areas where the output reduced more than 30%. and the annual lost grains totalled about 5 billion kg. The waterlogging disaster was less than drought disaster. The area suffering from waterlogging was about 100 million mu, among which 60 million mu were disastrous.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ffect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o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variations, especially the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variation laws of the areas where the disasters frequently occur.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 recent observation data reveal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ed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variations. For exampl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the outstanding and severe drought years in north China is hig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