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51.
以2004和2008年福建省各区县私营企业密度为指标变量,以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金门县除外),借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关联的角度探讨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异质性、相似性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特...  相似文献   
52.
以苏州城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第Ⅱ承压含水层是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理想含水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适宜性分区标准,将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3.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为50~183,最大可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两汉794座侯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各历史时期中侯国数量及其占总量比重、频率基本呈现“高—低—高—低”波浪形起伏的变化趋势。② 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均呈现高度集聚状态,分布重心走向经历了由西→东、由东→西的反转,在距离与移动速率上呈现东汉>西汉的规律;西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东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③ 微观地理选择上影响侯国设置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因子,说明两汉侯国设置时更多考虑分布于距离道路、都城、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指向性”。此外,地形因子与区位因子在方向性上的转变表明各因子对侯国设置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体制动态变化,其与政治因素的关联度仍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55.
分别叙述了激光干涉技术和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实验室观测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 采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可以测量地形及地表形变,并且有西藏玛尼、张北——尚义等地震前后的形变测量结果. 指出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相似,都是以条纹变化图研究形变异常场特征. 因此, 对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的孕震过程中的形变场,特别是临近大震发生前的形变场特征进行观测和以激光干涉技术进行实验及对比研究均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6.
采用站点观测和EC、EC订正场(ECR)、CMA_3KM、SWC_3KM模式12~36 h降水预报资料,基于TS评分、SAL检验等指标,对2022年汛期四川多模式降水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WC_3KM有雨日数预报最接近实况分布,EC模式雨日空报最多且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尤为显著,EC模式大雨日数预报优于其余模式。(2)BS评分显示EC模式大量级降水预报偏干,其余模式均以湿偏差为主。TS评分暴雨量级各月均以ECR预报最优。(3)个例评分对比,ECR预报效果最稳定,过程最高TS评分次数最多,SWC模式次数最少。(4)ECR个例预报降水强度及雨带位置、走向与实况最接近,EC模式预报偏弱。SWC_3KM模式强降水雨带位置预报在盆地西北部和凉山州北部参考性较高。CMA_3KM和SWC_3KM模式预报大量级降水在高海拔地区存在较大范围空报。  相似文献   
57.
定向长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是实现煤矿瓦斯区域超前治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受采掘部署影响,负角度钻孔(下向孔)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中硬煤层成孔性好、通常无需护孔,但针对负角度长钻孔积水问题,现有常规方法均无法有效解决。以贵州龙凤煤矿9号中硬煤层下向长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区域施工2组定向长钻孔,钻孔平均倾角–8°,钻孔孔深240~363 m、垂深40.0 m,对比分析了长距离、大垂深定向长钻孔护孔和未护孔2种完孔工艺的瓦斯抽采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抽采前期,采取护孔工艺的负角度定向长钻孔平均瓦斯抽采量为2.09 m3/min,未采取护孔工艺的为1.87 m3/min,二者差别不大;但护孔工艺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量衰减系数是未护孔的61.54%,以抽采400 d为例,护孔工艺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总量是未护孔的1.40倍;经理论计算,采取筛管护孔工艺钻场抽采达标时间比未护孔钻场缩短了157 d。从长期抽采效果来看,在缺乏有效排水措施的前提下,采取护孔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负角度定向长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58.
在介绍相关技术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建立虚拟校园模型的特点及业务条件,提出了以Skyline生成的三维地形数据为基础,结合3Dmax创建的校园三维景观模型建立虚拟校园模型的该方案,并成功运用解决方案建立了某学院的虚拟校园模型。  相似文献   
59.
卫星轨道、钟差以及测站坐标等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核心参数,构成了卫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的时空基准。通过比较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不同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GNSS精密时空产品发现,各分析中心的轨道、钟差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轨道、钟差的相对偏差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针对该问题,讨论了GNSS卫星轨道、钟差的相关性问题,分析了轨道、钟差相对偏差的周期特性,并提取了周期项模型参数;建立改正模型,提高了不同分析中心产品的一致性;对时空基准周期性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参数降相关为出发点,对GNSS时空基准精度提升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0.
岩石破坏前的短临应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新型应变仪观测岩样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岩样表面测点的应变变化,结果除了长趋势变化,破坏前几秒的特征变化外,在破坏前百分之几秒至十分之几秒还有突变和拢动等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