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湖南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是柿竹园大型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它具有高硅、过铝质、富不相容元素、强铕异常、低δNd、较高的(87Sr/86Sr)i、207Pb/204Pb和δ18O值等特征,表明该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弱的铈负异常以及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进一步证实,原始岩浆主要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宙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62.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东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经常有大量次火山花岗斑岩类与陆相的中酸性火山岩共生,有时并与浅成侵入体共同构成火山侵入杂岩。其中有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产状和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成因有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确切地了解这些次火山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63.
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克勤等,查佩尔、怀特等,石原舜三等曾先后提出两种不同成因、来源于不同成岩物质的花岗岩类存在。并分别命名为同熔型与改造型;I型与S型;磁铁矿系列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上述作者曾对两类  相似文献   
64.
日本西南冲岛新生代过铝质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西南冲岛花岗岩类按岩性可划分出两种类型:谷尻型(Tanijiri type)堇青石-紫苏辉石花岗闪长岩和母岛型(Mashima type)电气石-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均以中等过铝质,高的钛铁矿/磁铁矿比值、高的Rb/Sr比值和中等至强的负铕异常等指示其成因上应归属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与澳大利亚的S型花岗岩有相似之处。谷尻型花岗闪长岩的源岩主要为一套中性-中基性变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由于未经充分的沉积分异,成熟度低,含放射成因~(87)Sr较少,由这种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具有较低的I_(Sr)~t值(0.70765)和较高的ε_(Nd)~t值(-6.3),这些又不同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根据Rb/Sr模拟计算,母岛型花岗岩可能是谷尻型花岗闪长岩浆经26~65%结晶相分离结晶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浆活动是地球动力学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这点出发,讨论了中国东南沿 新代时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对岩浆活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6.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花崗岩类侵入体分布很广,过去地貭学者曾对本区花崗岩类作过不少調查研究工作,但大多是在填制小比例尺地貭图和研究区域地貭及矿产时順便观察,对这些花崗岩类大多只作了一些概略描述;关于其侵入时代問題,过去虽曾提出不同的見解和  相似文献   
67.
王德滋 《地质学刊》2007,31(3):I0004-I0004
《江苏地质》自1977年创刊以来,已走过30年的办刊历程,连续出版了30卷、115期,对于传播地质学研究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绩喜人。谨向该刊主编、编委和编辑部同志致以热烈祝贺!自然科学期刊是反映研究成果的载体和媒介。衡量一本自然科学期刊的水平和质量,主要看它的办刊方针是  相似文献   
68.
以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岩为例,根据稀土元素Ce,Nd,Eu,Yb等5种元素6种不同式样协变关系(元素-元素,比值-比值)的判别,重建了本区火山侵入杂岩成岩机制。结果认为,本区第一旋回酸性岩浆是由华南加里东褶皱区基底(云开群)F=0.3的聚集熔融形成的。未喷出地表的那一部分岩浆经历了F=0.2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本区残余的花岗质熔体。  相似文献   
69.
桐庐I型和相山S型两类碎斑熔岩对比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以浙西桐庐I型和赣东北相山S型碎斑熔岩为代表,对两类不同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系统对比。桐庐I型具有相对贫SiO_2(<68%)、相对富Na_2O、贫K_2O(Na_2O/K_2O>0.78)、低的Rb/Sr(<0.9)和I_(Sr)(t)值(0.7060)以及高的ε_(Nd)(t)(>-6.0)等特征,表明源区为基性变质火成岩;相山S型含岩浆结晶的富铝矿物石榴石和红柱石,具有相对富SiO_2(2>68%)、低的Na_2O/K_2O(<0.78)、高的Rb/Sr(>0.9)和I_(Sr)(t)值(>0.7100)以及低的ε_(Nd)(t)值(<-6.0)等特怔,其源区为变质沉积岩。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构造制约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沿中国东部出露一条晚中生代巨型A型花岗岩带。根据时、空分布特点,可将其肢解为两期五带;第一期居岩时代为135-100Ma,包括下扬子带、苏鲁带、山海关带和碾子山带;第二期成岩时代为100-70Ma,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浙带。它们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而且在岩体位形态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研究表明:第一期A型花岗岩产于东亚具有宽广剪切活动的活动大陆边缘(160-100Ma),其形成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