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31.
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雷达产品释用、加密自动站降水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青海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总结出此次突发性暴雨的一些特征,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06年8月17日海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500hPa、700hPa环流背景、500hPa的气象要素特征、地面气压场及卫星云图的分析表明:长时间副高控制的高温天气形势和本地区处在西南暖、湿气流中,且有明显的冷平流,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各物理量场的高低空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33.
利用天气学及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主要成因为强暖平流致使西西伯利亚脊加强北挺,脊点伸至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脊前强烈偏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南下,并在脊前形成横槽及地面冷锋,逐渐南压,促成这次海东地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4.
亚洲中纬度气候主要受两大环流控制,继而划分出受亚洲季风控制季风区和受西风环流控制的西风区。已有研究发现在年代际至千年尺度上,两气候区的湿度演化存在错相位、甚至反相位的现象。文章综述了中更新世以来,多千年至轨道尺度上,两气候区的湿度演化模态的异同,以此深入了解亚洲气候演化的系统性。结果表明:二者的间冰期气候演化的整体趋势存在明显差别,尤其MIS 13以来,二者的演化趋势基本相反。在间冰期的多千年至万年尺度上,二者的气候演化模态呈现非同相位:高精度的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天山地区的湿度变化滞后于黄土高原地区大概3~5 ka,且该现象在更早的间冰期可重复。在冰期的千年尺度上,两地的湿度演化基本一致,但西风区湿度的波动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5.
甘肃白银郝泉沟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深入研究郝泉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以指导其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增加地质储量,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发育,可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构造。控矿构造主要为NNE向断裂,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和热液交代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6.
运用GCMS,对临夏S1古土壤剖面连续系统采集的18个有机地球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发现,所有样品的正构烷烃的高碳数部分均有显著的奇偶优势,CPI值达到5.0以上,并且以表征草本植物输入的正构烷烃C31为主峰。结合不同植被区现代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区正构烷烃特征表明即使在第四纪的气候最适宜期的末次间冰期,在甘肃临夏附近的黄土高原发育了草原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37.
在研究东桐峪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的基础上,建立了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该模型来预测盲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从分析短边精密方位传递的经纬仪对瞄技术方法入手,结合自动目标识别技术(ATR),研究了ATR短边测角精度及其可靠性,使用TS30全站仪分别对经纬仪对瞄法和ATR方法在短边精密方位传递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TR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在短边精密方位传递中新的作业方法,给出有益的结论,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9.
在河道上修建拦水坝蓄水形成人工湖,可大大改善河道景观,同时也可能会对河道生态及周边地下水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按有关法规要求,须进行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本文以淄河圣水湖工程为例,着重分析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的补源及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工程运行的优化方案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0.
王晓青  刘健  王志远  刘斌 《气象学报》2020,78(2):237-249
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开展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全强迫试验和对照试验结果,在验证模式模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两个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周期均为准10 a和准20 a。中世纪暖期黄河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偏多,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北太平洋一带降水偏少;现代暖期东亚夏季风降水表现为“南涝北旱”型分布特征。内部变率是影响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控因子之一,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起决定性作用。当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处于正位相时,热带西太平洋(东亚大陆)变暖(变冷),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减小,对应弱的东亚夏季风。另外,中世纪暖期海平面气压的动态变化对应850 h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一带均出现了经向排列的异常反气旋(气旋),从而导致中国南部(北部)降水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