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航空物探技术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物探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现状,航空物探技术在1:25万北京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航空物探方法在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的岩性填图,以及划分断裂构造和圈定火山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挖掘地下隐伏信息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能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高科技含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新编重磁异常图及构造解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编1∶100万航磁和重力资料经过处理后 ,清楚地反映了郯庐断裂的分布和苏鲁地区变质岩带的分布 ,并且 ,还显示出沿北纬40°方向经归州、岫岩南侧至丹东 ,在研究区内长约260km的线性航磁异常 ,南北两侧重力异常特征也截然不同 ,笔者初步认为这是一条隐伏断裂。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表明 ,其切割深度与郯庐断裂相当 ,共同构建起中国东部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物探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现状,航空物探技术在1∶25万北京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航空物探方法在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的岩性填图,以及划分断裂构造和圈定火山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挖掘地下隐伏信息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能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高科技含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多频合成全息探测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全息成象应用于探测时的特点,提出了“全息探测成象”的概念。指出对地层介质使用弹性波或电磁波时,关键问题是纵向分辨力低。作者从信息论和天线阵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单频全息成象,研究全息成象和相关检测、匹配滤波以及相控阵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多频合成全息探测成象作为解决纵向分辨力的一个方法。探讨了它的原理,指出了它和“脉冲全息成象”的关系,导出了纵向分辨力公式,并给出了二维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以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叙述了多频合成微波全息探测成象的试验。采用二维干涉型全息图做了简单模型的水槽试验,由计算机成象的结果证实了多频合成法的高分辨力和良好的成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力场研究华南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懋基 《物探与化探》1985,9(3):161-169
华南与华北重力场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前者为很强的负异常,它是由于地壳花岗岩化作用使岩石圈密度减小引起的。在沿海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莫霍界面起伏没有相关性,地壳与上地幔密度不均匀对重力场分布起主要作用。华南广泛分布花岗岩类,反映了该区特定的地壳结构。花岗岩出露面积与重力等值线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这对于应用重力定量解释推断花岗岩的地下形状具有有利条件。本文讨论运用重力模型研究华南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花岗岩的地下形态,并探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矿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王懋基  程家印  程振炎 《物探与化探》1981,5(4):193-204,220
本文根据平均布格重力异常和已知莫霍界面深度之间的统计关系,确定了全国的地壳厚度变化,并提出中国的地壳深部构造分区;利用重力异常和地表高程的相关关系,分析地壳的均衡状态和均衡机制,从而对地壳结构作出推断;根据均衡条件,利用地震和重力资料计算的地壳质量变化,估计了上地幔平均密度的横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懋基  宋正范  尹春霞 《物探与化探》1998,22(5):329-335,328
用卫星雷达测高确定海面高度可以容易地转换成重力异常。南海应用密轨道的GEOSAT/GM和ERS-1卫星测高数据获得了高分辨率的重力复盖。在这个新的重力图上揭示出许多有意义的、过去未能清楚显示的构造特征,其中包括扩张脊,转换断层,岩石层弹性板厚度,大陆边缘性质,以及新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推导出二维半多边形体的△T异常公式,详细叙述了计算磁性体模型的最优方法。由于在求解广义逆矩阵中采用了奇异值分解,解决了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兼顾问题,从而可以获得在最小二乘方意义上的最佳模型。文章用二个理论模型和下牛地区的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