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古太古代陈台沟表壳岩的发现 ;2 )五台群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3)阜平群、涑水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的解体和重组 ;4 )根据新的年龄数据 ,叠布斯格岩群、双山子岩群、界河口岩群、吕梁岩群、熊耳群、龙首山岩群和宿松群的时代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或做了重要的修正 ;5 )美岱召岩群、官都岩群、寻乌岩群、连云山岩群和苍溪群等古元古代地层单位的建立。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且干布拉克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泥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其物源特征、风化作用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泥质岩Al_2O_3/TiO_2、Th/Sc、(Gd/Yb)_N、(Eu/Eu*)_N、ICV、CIA均值分别为24、0.9、1.1、0.6、1.2、70,莫合尔山剖面泥质岩Al_2O_3/TiO_2、Th/Sc、(Gd/Yb)_N、(Eu/Eu*)_N、ICV、CIA均值分别为10.5、0.2、3.5、1.01、2.8、75。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泥质岩为第一次沉积的沉积物,源区母岩主要以岩浆岩为主。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泥质岩的源区母岩主要以南部的花岗岩等长英质岩浆岩为主,沉积于陆内较稳定的构造环境;莫合尔山剖面泥质岩的源区母岩主要以北部玄武岩等中基性岩浆岩为主,沉积于陆内火山岩隆起的构造环境。在诺丁尼亚超大陆裂解的大构造背景下,早寒武世早期莫合尔山的裂解作用比且干布拉克大坂更为强烈。CIA值表明且干布拉克地区泥质岩物源区母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物沉积时气候较温暖、湿润,早寒武世早期位于30°S左右的低纬度地区。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的含钒炭质硅质页岩、莫合尔山剖面的铁质磷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磷、钒等成矿元素与可能来自于震旦纪和寒武纪的中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43.
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华山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中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山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最南缘,区内斜长角闪片麻岩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黑云斜长片麻岩或TTG片麻岩中。大多数含有石榴子石变斑晶的变质岩中,保留了至少3期变形形迹和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本文对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IMS和LA-ICP-MSU-Pb定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29Ga,表明其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及锆石变质增生边年龄为1.94~1.82Ga,表明华山地区比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段及北段其他地区普遍记录的约1.85Ga的变质事件,不仅早了约0.1Ga,且变质事件持续达0.1Ga之久。这说明华北中部造山带前寒武纪期间的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4.
北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古生代时期板块构造体制下古亚洲洋的裂解-扩展-消亡与汇聚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伸展循环造就了其大陆地壳增生与再造演化的基本背景,并形成了一系列记录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的岩浆侵入与喷发事件。在系统总结最近几年积累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以一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纲领,表征这些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演变,揭示其所记录的北山南部的多阶段增生与再造演化机制,并初步探讨有利地球动力学过程制约下的岩浆活动引起的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45.
左权变质杂岩区早前寒武纪变质演化及其构造指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肖玲玲  刘福来  谢玉玲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14,30(10):2925-2940
左权变质杂岩构造上位于华北中部带中南段,向东紧邻赞皇变质杂岩。研究区广泛发育长英质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无典型变泥质岩石出露,斜长角闪岩多以似层状或透镜状方式产于似层状的片麻岩中,二者在局部地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该地区可识别出三期变形作用和三期变质作用,区域片麻理所代表的第二期变形作用(D2)与峰期变质作用(M2)事件相对应。杂岩区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榴斜长角闪岩中较好地保留了多个阶段的变质作用信息,本文重点研究其变质演化过程。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仅保留峰期阶段矿物组合,变质条件为730℃/8.5kbar。含榴斜长角闪岩记录了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第一阶段矿物组合(M1)为进变质矿物组合,以石榴石变斑晶内部的早期包裹体及其临近的石榴石核部为代表,即Grt1+Pl1+Amp1+Qtz±Bt1±Chl1±Ilm±Ap,该阶段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608~643℃/5.2~5.5kbar;第二阶段矿物组合(M2)为变质峰期矿物组合,主要由石榴石XMn最低的"边部"和基质矿物(Grt2+Amp2+Pl2+Qtz±Cpx2±Bt2±Ep2±Ilm±Ap)组成。最高变质温度大于670℃,最高变质压力大于9.4kbar。第三阶段矿物组合(M3)为退变质减压矿物组合,其典型代表是石榴石边部发育的Pl3+Hbl3+Cum3+Qtz±Bt3后成合晶矿物组合,呈细粒交生状结构特征,该阶段温压估算范围为:611~627℃/5.1~5.9kbar。左权变质杂岩区岩石变质程度虽明显低于赞皇变质杂岩区(Tmax812℃,Pmax12.5kbar),但两杂岩区岩石拥有类似的变质演化特征,均记录了包含近等温降压型(ITD)退变质片段的顺时针P-T轨迹,指示碰撞造山环境。结合中部带其它杂岩区的变质演化特征,推测左权变质杂岩卷入了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46.
太华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总体呈SW-NE向展布.在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以TTG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泥质片麻岩为主.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可识别出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 Amp1+ Pl1+Qtz),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矿物组合( Grt2+ Amp2+ Pl2+ Qtz),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白眼圈”状后成合晶组合(Amp3+ Pl3+ Qtz).运用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估算三个阶段的P-T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约600 ~ 680℃/7.0~ 7.6kbar,变质高峰期为680 ~ 790℃/9.5 ~10.7kbar,退变质阶段为580~720℃/6.5 ~7.6kbar.变泥质片麻岩中保留了进变质阶段(M1)包裹体矿物组合(Bt1+Pl1+Qtz)和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Grt2 +Bt2+Pl2 +Qtz)两个阶段.其中未发现后期退变质反应结构,石榴子石中也未发现成分环带.P-T条件估算结果分别为:M1阶段620 ~ 710℃/4.9 ~5.6kbar,M2阶段710~760℃/7.3~8.3kbar.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记录了顺时针的近等温降压型的P-T轨迹,可能经历了与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杂岩类似的变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的拼合过程中.SIMS与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1938~1967Ma的变质事件,比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变质杂岩区所广泛记录的~1850Ma变质事件早了约100Ma,暗示中部造山带的拼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我国的海洋考古发展20年来,专业人员在我国沿海地带开展了一系列的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实践。古代沉船的发现由近海淤陆的偶然发现,转向  相似文献   
48.
洛夫蒂山脉东部含红柱石和矽线石变泥质岩保存了反映聚敛变形期矿物平衡的证据。这质温度约550-600℃,压力为300-500MPa;纤状矽线石首次出现的地方侧向地温梯度峰值为10℃/km。变质历史的高温段似乎是等压的。  相似文献   
49.
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的合理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天然变泥质岩石样品的相关数据, 采用经验标度方法, 修正了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 采用非对称Fe-Mg-Mn-Ca石榴石活度模型和对称Fe-Mg白云母活度模型分别描述石榴石、 白云母的非理想混合性质. 所采用变质岩石的变质条件为490( 700℃、 238(1306 MPa. 其中, 以11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的白云母中Fe原子数在0.03(0.19之间、 Mg原子数在0.04(0.16之间, 石榴石Fe/Mg比值在3.387(18.986之间、锰铝榴石分子在0.01(0.289之间、钙铝榴石分子在0.028(0.273之间. 假设压力计算误差为±200 MPa、 白云母中Fe、 Mg分析误差各为±5%, 石榴石中Fe, Mg, Mn, Ca的分析误差各为±5%, 则本文的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偶然误差为±37℃. 假设白云母中分别含有10, 20, 30, 40, 50%的Fe3+, 则计算得到的温度, 比将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时得到的温度分别低1 ( 6, 2 ( 12, 3 ( 16, 5 ( 24, 7 ( 29℃. 根据修正的温度计计算温度不仅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并且能准确反映递增变质带、 热接触变质晕等典型变质地质体不同变质地带温度的有规律变化情况. 该温度计使用范围为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的低压至高压变质岩石. 使用该温度计时, 可以将石榴石、 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  相似文献   
50.
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总结了最近 5年以来,国内外在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若干方面的进展:人们在更细微尺度上,对矿物成分环带、成分梯度等矿物微区成分变化情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矿物中不同化学组分抵御变质峰期后降温过程的能力不同;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等数学方法定量探讨矿物(组合)之间是否存在质量平衡关系,进而判断矿物(组合)之间的平衡-非平衡关系;开始尝试恢复变质峰期后发生分解反应或纯转换反应的变质高峰期矿物的原始成分;出现了不依赖于矿物热力学数据和矿物活度模型的高精度相对温压计;补偿规则引入了矿物速率计,速率计计算结果更直观;最近发展的 Ms sbauer谱新技术,可以在小至50×30μm2的区域里实现铁镁质矿物原位(insitu)Fe 3+含量的分析;使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探针 40 Ar/39 Ar法、电子探针测年法、二次离子质谱法等新方法,实现对常见变质矿物的原位定年,使得变质作用较完整过程的连续定年成为可能。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少有四个方面:深化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矿物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和放射性微区测年方法,洞悉变质过程中的各种微观-超微观现象,探讨变质反应速率;研究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变质作用特征;实施大量的高精度矿物相平衡逆转实验,以获取高精度矿物热力学数据,进一步发展矿物固溶体热力学;采用岩石学实验模拟岩石变质过程,深入研究变质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