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全国第四届火山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交流我国火山研究与监测方面的成果,迎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2006年国际学术大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火山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UGG中国IAVCEI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定于2005年11月在广西北海市共同主办“全国第四届火山学术研讨会”,欢迎全国同行及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参会。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维参照变形及应变相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参照变形和应变相是最近构造地质学领域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三维参照变形是理想化的三维变形分类,每一参照变形是共轴级分(拉伸、压扁或纯剪)和与其垂直的简单切组分同时作用的产物,三种可能的面理取向和三种可能的线理取向的不同组合构成六咱应变相,三维参照变形和应变相研究证明糜陵面理未必平行剪切带,可与剪切带斜交,甚至垂直,线理未必与剪切方向一致,可与剪切方向斜交,甚至垂直,出现横向面理时,剪切指向标志位于该面理内,出现横向线理时,剪切指向出现在与线理垂直的ac面理内,三维变形分析不公可解决三维分析难以解释的横向面理和线理,而且可确定共轴组分的类型及其与单剪组分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以说明断裂构造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解释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大变形。最近提出的岩石变形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全部观测值全部位于该区间内。相关地质构造包括: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据该准则可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扩展说明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古太古代陈台沟表壳岩的发现 ;2 )五台群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3)阜平群、涑水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的解体和重组 ;4 )根据新的年龄数据 ,叠布斯格岩群、双山子岩群、界河口岩群、吕梁岩群、熊耳群、龙首山岩群和宿松群的时代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或做了重要的修正 ;5 )美岱召岩群、官都岩群、寻乌岩群、连云山岩群和苍溪群等古元古代地层单位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的合理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天然变泥质岩石样品的相关数据, 采用经验标度方法, 修正了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 采用非对称Fe-Mg-Mn-Ca石榴石活度模型和对称Fe-Mg白云母活度模型分别描述石榴石、 白云母的非理想混合性质. 所采用变质岩石的变质条件为490( 700℃、 238(1306 MPa. 其中, 以11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的白云母中Fe原子数在0.03(0.19之间、 Mg原子数在0.04(0.16之间, 石榴石Fe/Mg比值在3.387(18.986之间、锰铝榴石分子在0.01(0.289之间、钙铝榴石分子在0.028(0.273之间. 假设压力计算误差为±200 MPa、 白云母中Fe、 Mg分析误差各为±5%, 石榴石中Fe, Mg, Mn, Ca的分析误差各为±5%, 则本文的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偶然误差为±37℃. 假设白云母中分别含有10, 20, 30, 40, 50%的Fe3+, 则计算得到的温度, 比将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时得到的温度分别低1 ( 6, 2 ( 12, 3 ( 16, 5 ( 24, 7 ( 29℃. 根据修正的温度计计算温度不仅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并且能准确反映递增变质带、 热接触变质晕等典型变质地质体不同变质地带温度的有规律变化情况. 该温度计使用范围为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的低压至高压变质岩石. 使用该温度计时, 可以将石榴石、 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  相似文献   
17.
山东新泰孟家屯岩组锆石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离子探针技术(SHRIMPⅠ),对孟家屯岩组的石榴子石石英岩、含十字石石榴黑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以及孟家屯岩组的围岩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等进行了锆石年代学测定,并结合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反映出的锆石形态和微区特征,得出不同锆石微区的年龄。经分析有几组年龄值,分别为:2742Ma和2717Ma,2695Ma,2642~2620Ma。结合笔者其他的研究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孟家屯岩组源区岩石年龄、英云闪长岩的侵入年龄、变质作用年龄。在此基础上,较为完整的论述了孟家屯岩组演化历史。本文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鲁西孟家屯岩组最新的资料,尤其是首次获得了孟家屯岩组准确的源区岩石年龄,并且准确地限定了孟家屯岩组的形成时代。对研究孟家屯岩组,以及泰山岩群和整个鲁西的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叠加于大青山晚侏罗世大型推覆体之上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具有与经典变质核杂岩相似的几何形态和构造组成.核杂岩表现为多重拆离,南翼主拆离断层系控制了山前坡地地貌,北翼拆离系发生褶皱并呈分叉状.糜棱状岩带中的线理、面理和拆离断层面及其擦痕等构造要素产状协调一致,宏观同向伸展褶劈理(C‘)产状与拆离断层一致,少数已扩展为断层;显微C‘具有与宏观C‘相似的特点,为同向伸展褶劈理扩展为低角断层提供了显微尺度依据.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褶皱、不对称布丁、不对称眼球、S-C组构、石英条带斜交面理以及C‘等,指示核杂岩拆离系发生了褶皱并且具有相同的上盘向南东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阿拉善地区四个岩群、岩组和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划分了矿物种,对角闪石和斜长石矿物对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变质温度压力条件的计算。根据Ti-Al^Ⅳ关系图解和(Na2O K2O)-TiO2关系图解,限定其变质相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成环境进行了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不同岩群、岩组和片麻杂岩中斜长角闪岩所含角闪石和斜长角闪岩一样,显示高TiO2和高K2O的特点。角闪石中FeO MgO含量基本一致,而FeO和MgO含量呈负相关。所有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都属于钙质角闪石系列。由于MgO和FeO含量和镁铁比值的差异,按Leak B E的分类可分出七个矿物种类。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An在42%~66%之间,Ab在34%~58%之间,分布范围较集中。在少数岩石中,除中长石外还见有少量拉长石残余。叠布斯格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压力范围为0.5~0.6Gpa时,温度为795~782℃,其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亚相,属中高温-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压力在0.5Gpa时,温度为739℃。从岩相学和矿物组合分析,变质相已达高角闪岩相,相当于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阿拉善岩群德尔和通特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已达高角闪岩相,以中低压(0.45Gpa),温度743℃为其变质温压条件,结合该岩群存在递增变质带的特点,属中高温(偏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在压力为0.45~0.8Gpa时,其温度为774~754℃,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变质类型属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大,与TTG类似。雅江桥奥长花岗岩的SHRI 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78±11Ma。初步认为本次工作所选的康定杂岩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TTG花岗岩。结合TTG的形成环境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环境体制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