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22.
<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本书可供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水利水电、交通土建、矿  相似文献   
23.
对三眼峪泥石流以往防治措施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惨重,引起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以往的防治工程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彻底被摧毁,防护能力完全失效,对此应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浆砌块石拦挡坝抗泥石流冲压强度不足,泥石流流量与排导工程断面不匹配,排导沟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和弯道过多曲率较大等结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可作为灾后治理工程方案论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4.
在对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泥石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三眼峪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值。三眼峪泥石流重度介于2.O~2.15t/m^3之间,属于黏性泥石流;支沟大眼峪和小眼峪坡降大,谷底窄,泥石流流速比主沟流速大,最大流速达9.2m/s,流通区积蓄能量巨大;主沟最大流量位于大眼峪沟与小眼峪沟交汇处(峪门口),流量达1830m^3/s,一次最大冲出量为152×10^4m^3,泥石流规模为特大型;三眼峪沟泥石流冲压力最大为小眼峪沟沟口断面处,冲击力为245kPa;实测泥石流堆积扇中石块最大粒径为11.2m,计算三眼峪沟泥石流中石块最大运动速度达15.06m/s。特征值分析结果可为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过程中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8.8"特大暴雨型泥石流的调查分析,认为突发性强降雨、高山峡谷地貌和丰富松散堆积物是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3个成因特征.就致灾特征而言,涉及到承灾对象,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堆积区高密度建筑的挤占造成行洪能力不足,致使出谷口后的面状泥石流再次汇集,引起泥石流流量集中和过流断面不足,破坏性...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采用有限差分FLAC^3D方法对该流域重力条件下侵蚀机理进行了探索,对流域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流域天然状态下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位移主要以压缩变形为主,最大位移主要出现在沟道两侧梁峁顶处的松散碎石土层内,局部区域已经破坏,且表现为竖向位移最大;由于碎石土、灰岩分界面的存在,使其附近区域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较其他区域变化大而且迅速;流域内以剪切、张拉并存的破坏的塑性屈服模式为主,沟道两侧的表层碎石土层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同时处于张拉塑性屈服区和剪切塑性屈服区,破坏程度较为严重。建模方法和模拟结果可为泥石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28.
基于等分圆弧滑面的简化条件,采用土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建立了土质边坡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得到了土质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考虑了圆弧滑面的内能耗散率作用和边坡土体自重荷载、地震惯性力及孔隙水压力所做的外功率作用,可以解决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是一种改进的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9.
灌溉作用下黄土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土特有的水敏性和微结构角度出发,开展灌溉作用下,水体入渗过程中黄土宏观力学响应与微观结构特性之间变化规律的研究。设定了不同含水量下的黄土宏观力学与微观结构试验,旨在得到水对黄土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及试验前后剪裂面上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Q3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着围压的增大呈现出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出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的规律;并以此确定了研究区黄土结构屈服应力σk所对应的应变值一般小于2%;结合饱和Q3黄土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获得了研究区黄土的稳态线参数及状态边界面参数,并在假设不同围压条件下稳定状态收敛的前提下,得到近似状态临界面公式;分析了Q3黄土在不同围压和含水量下的破坏模式,其特征表现在黄土试样剪切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微结构类型的转变、孔隙含量减小及微裂隙的发育程度上。  相似文献   
30.
天然地震作用下的饱和砂土液化问题是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推荐使用的规范法是基于实际地震液化调查而建立的判别方法,方法本身缺乏理论基础。采用Finn液化本构关系建立了砂土液化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的动力时程分析模块,分析了饱和砂土地基的地震液化问题。结果表明,将Finn本构模型应用于砂土液化分析,可以较好地给出地震作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