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01.
攀枝花-西昌(攀西)麻粒岩一直被认为是扬子陆块西缘变质程度最高和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岩石。最近从麻粒岩中获得的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攀西麻粒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1870±24 Ma)。17件锆石U-Pb的谐和年龄(858-778 Ma)可能是麻粒岩受新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影响,在快速冷却和抬升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时代。这一时间正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由汇聚转变为裂解地球动力学系统发生改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2.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1.6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体铝弱过饱和,A/NKC值主要变化于1.0~1.1之间;富硅,富钾(K2O/Na2O=1.31~1.70),全碱含量中等偏低(K2O Na2O=7.44%~8.48%),碱铝指数(AKI值)为0.75~0.88,可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铕负异常显著(δEu=0.05~0.28),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含量及104×Ga/Al比值(2.43~3.26)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均偏低。岩体的εNd(t)值为-5.99~-7.51,TDM值偏低(1.42~1.54Ga),综合地球化学资料指示其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白石冈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引张环境,是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8个来自江苏盘石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利用ICP—MS技术测定了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激光氟化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氧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盘石山橄榄岩包体矿物的氧同位素比值落在“正常”地幔矿物的氧同位素变化范围之内,而且矿物之间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部分单斜辉石不相容元素富集的特征表明,有些样品经历了隐性地幔交代作用(cryptical metasomatism),配合氧同位素的数据来看,影响盘石山上地幔的交代介质为来自地幔内部的熔体,不合有地壳组分。从盘石山和安徽女山(盘石山以北约100km)的对比看来,影响女山上地幔的洋壳流体可能来自于华南一华北陆陆碰撞之前的海洋板块俯冲,因此华南一华北的深部缝合带可能就在女山和盘石山之间。  相似文献   
104.
报道中国甘肃北山地区1号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原状(未提纯)填隙黏土吸附U(Ⅵ), 234U(Ⅵ)和238U(Ⅵ)的实验结果. 该二长花岗岩体是中国高放废物(HLW)处置库的预选库址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 U(Ⅵ)的吸附率最高(占总量的92%), Kd (分配系数)=1226 mL/g. 填隙黏土对放射性元素具有大的吸附容量, 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主岩必备性质之一. 在本次研究的实验条件下未发现该类黏土对放射性核素234U(Ⅵ), 238U(Ⅵ)的选择性吸附现象. 最后, 用表面络合模型(SCM)模拟计算了该类原状黏土对U(Ⅵ)的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105.
Tantalite,occurring as intergranular tabular crystals,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uzhou granite.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rich in W and Ti,with a Ta/(Ta Nb) ratio ranging from 0.5 to 0.73 and a Mn(Mn Fe) ratio between 0.20 and 0.40.It is structurally distinct from isomorphic tapiolite by a remarked Ag Raman peak at 880cm^-1.The associated zircon is striking by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Hf,with the HfO2 content amounting up to 35%-40%,The discovery of tantalite suggests that the Suzhou granit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 S-type granite instead of A-type as consider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106.
陈小明  刘昌实 《地质论评》1997,43(6):601-606
碱性长石的结构状态是其温压条件,特别是冷却速度的反映。对碱性长石的结构态,目前国内均是采用X-射线衍射资料中060峰是204峰的2θ值来求解的,但单斜晶系的碱性长石204峰常被其它峰叠覆。Hovis在对碱性长石的X-射弛衍射资料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13峰及060峰来计算单斜碱性长石不同四面体位置Al占位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黔西南和桂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物组合中的汞砷锑硫化物标型特征研究表明,辉锑矿的标型特征区别于单一锑矿床中的辉锑矿;雄黄在成分、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等方面的标型特征与同类型四川东北寨金矿床中的雄黄相似,辰砂的形态和成分特征可作为判断矿体侵蚀截面浓度的标志和指示矿体延深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苏州花岗岩铪质锆石和铌钽矿物的化学演化证据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贫磷花岗岩,锆石,铌钽矿物,化学演化Taylor[1]将富氟稀有花岗岩分为富磷(P2O3>0.40%)和贫磷(P2O3<0.40%)两类。贫磷花岗岩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黔西南和桂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物组合中的汞砷锑硫化物标型特征研究表明,辉锑矿的标型特征区别于单一锑矿床中的辉锑矿;雄黄在成分、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等方面的标型特征与同类型四川东北寨金矿床中的维黄相似;辰砂的形态和成分特征可作为判断矿体侵蚀截面深度的标志和指示矿体延深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的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15个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橄榄岩包体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被测的橄榄石颗粒都没有明显的OH吸收峰,这表明橄榄石要么不舍结构水,要么结构水含量〈2ppm(H2Owt.下同);所有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颗粒都含有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辉石矿物颗粒内部的结构水含量要么是均一的,要么表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不均一分布。这种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应该来自于包体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H扩散。如果用每个样品多个测定颗粒的中心部位的平均值来代表该样品的话,15个样品的单斜辉石水含量为6~356ppm,斜方辉石水含量6~139ppm。单斜辉石与斜方辉石之间水含量的比值为-2.5,和文献中报道的分配系数吻合,表明女山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之间达到了H平衡。女山的橄榄岩分成低温(〈950℃)和高温(〉1050℃)两组,所有的含角闪石的样品都在低温组。高温组的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表现出H2O含量和Al含量的正相关、和Mg含量的负相关,表明Al^3+H^←→Si^4+和Al^+H^+←→2Mg^2+是辉石中H的主要结合机制,同时也表明这些样品有效地保存了其在源区的原始结构水含量。而低温组的辉石偏离了相关趋势,结合该组部分样品含有角闪石的特征,我们提出一个流体(本文中采用广义的概念,即包括熔体和流体)上升交代的模式来解释女山橄榄岩的特征:流体从下向上运移,与高温组(下部)橄榄岩先发生反应,由于水含量较低,既没有影响橄榄岩矿物的原始水含量,也没有能形成角闪石,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发生名义上无水矿物(橄榄石,辉石等巨晶)的结晶分离,流体中的水含量不断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与低温组(上部)橄榄岩反应时。不仅影响了橄榄岩矿物的原始水含量,也在部分样品中形成了角闪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