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7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81.
热采条件下砂岩储层矿物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渤海湾北部油藏区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在高温、高压流动 条件下矿物组 分和体系结构的变化,原样包含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提供了两组岩芯流动实验的结果 ,测试了样品在150℃、200℃、250℃,pH值为9、11、13下的反应结果,并对实验前后的样 品做了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迁移是造成储层 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离子对矿物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在开采过程中有效防止 易膨胀粘土及易迁移粘土的生成是保持储层渗透性的关键。实验结果可用于砂岩储层的注热 水/汽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182.
广西栗木矿区牛栏岭岩体印支期年龄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牛栏岭细粒铁锂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铁锂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 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及其与成矿关系。两种岩性锆石的LA-ICP-MS U-Pb 定年表明,其加权平均年龄分 别为(223.6±1.7)Ma 和(223.7±1.7)Ma,属印支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相对富集SiO2,K2O,Na2O,P2O5 和贫 CaO,MgO,TiO2 ;A/CNK 值为1.08~1.31,落入强过铝质花岗岩区域;CIPW 计算结果给出的岩体标准矿物刚玉的含量为 1.6%~4.5%;岩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轻微右倾形,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为0.01~0.05。岩体富集Cs, Rb,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U,Pb,Hf,Ta 等高场强元素(HFSE),明显亏损Ba,Sr,Ti 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 介于631℃ ~681℃之间,低于S 型花岗岩的平均锆石饱和温度。岩体中发现有(248±4)Ma 和(1947±23)Ma 的继承锆石, 暗示其源区可能为晚古元古代的壳源物质,印支早期岩浆物质也可能参与了岩体的形成。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岩体可能为牛栏岭地区的W-Sn 成矿作用提供W-Sn 来源,暗示牛栏岭地区可能存在有224 Ma 左右的成矿作用,印支期成矿 作用可能成为栗木矿区乃至南岭西段今后找矿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3.
对栗木锡多金属矿集区最新发现的大岐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岩体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成岩年龄为(224.8±1.6)Ma.岩体富集SiO2和K2O,贫Na2O和CaO,A/CNK值变化于1.09~1.20之间,均落入强过铝质花岗岩区域,标准矿物刚玉含量为1.4 vol%~2.7 vol%.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轻微右倾形,强烈Eu负异常(δEu=0.08~0.17),岩体富集Cs,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U,Pb,Ce,Hf等高场强元素(HFSE),明显亏损Ba,Sr,Ti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711~740℃)略低于S型花岗岩平均值(764℃).岩体的εNd(t)和εHf(t)值均为负值,分别变化于?9.1~?10.1和?3.7~?12.6之间,峰值分别出现在?9.2~?9.0和?6~?5之间,岩体的TDMC(Nd)和TDMC(Hf)分别变化于1.74~1.82 Ga和1.49~2.04 Ga之间,峰值分别出现在1.73~1.75 Ga和1.5~1.6 Ga之间,表明岩体形成的源区主要为晚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壳源物质.7颗继承锆石给出了(248.6±4.3)Ma的加权平均年龄,说明在栗木地区存在印支早期花岗岩,其εHf(t)值为?6.7~?2.3,与大岐龄岩体相似,暗示在岩体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印支早期岩浆物质的加入.岩体中(945±11)Ma继承锆石εHf(t)值为8.7,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Hf))为1.14 Ga,与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岛弧岩浆的特征相似,推断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可能参与了岩体的形成,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带及扬子与华夏板块弧陆碰撞带可能向西南延伸至栗木地区.印支晚期后造山背景下,地壳的伸展和减薄导致地幔物质底侵,促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岐岭岩体.  相似文献   
184.
广西花山花岗岩云英岩化分带与锡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 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 分分异和演化形成的残余岩浆流体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首先,黑云母等原生含锡矿物中的锡在岩浆流体的作 用下被淋滤出,进入流体或次生矿物相,如金红石、白云母等,发生初步富集;其次,在蚀变后期,成矿流体使早先沉淀 的含锡矿物发生重溶,锡溶解进入成矿流体再次富集。锡在流体中与丰富的F- ,Cl - 等络阴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运移, 随着云英岩化加深,流体的pH值升高、温度降低、络阴离子浓度降低,流体中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沉淀形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185.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1.6 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体铝弱过饱和,A/NKC值主要变化于1.0~1.1之间;富硅,富钾(K2O/Na20=1.31~1.70),全碱含量中等偏低(K2O+Na2O=7.44%~8.48%),碱铝指数(AKI值)为0.75~0.88,可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铕负异常显著(δEu=0.05~0.28),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含量及104×Ga/Al比值(2.43~3.26)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均偏低.岩体的εNd(t)值为-5.99~-7.51,TDM值偏低(1.42~1.54Ga),综合地球化学资料指示其应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白石冈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引张环境,是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6.
王汝成  邱检生  倪培  王硕  胡建  朱霞 《地质学报》2006,80(12):1827-1834
榴辉岩型钛矿床是重要的钛矿床类型之一。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以金红石型钛矿床为主,其中金红石以变质矿物中的包裹体、晶间颗粒或脉状形式出现。富钛石榴子石是金红石包裹体出溶的初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有利于金红石成矿的榴辉岩为高钛榴辉岩,其源岩为富钛基性岩。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金红石进行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红石中主要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即型H2O溶液包裹体、型CO2-H2O包裹体和型CH4包裹体,其中I型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型流体包裹体反映出的压力范围为0.6~1.3GPa,与榴辉岩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压力相当,说明与这类金红石形成有关的变质流体源于榴辉岩退变质作用所释放的水。苏鲁地区超高压榴辉岩是华南—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巨量陆壳物质俯冲—折返形成了多样式的高压—超高压岩石,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以金红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钛成矿作用。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我们提出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钛成矿作用应该经历了原岩的初始富集、陆壳物质俯冲过程中钛的成矿作用、俯冲板块折返过程中钛的成矿作用和流体阶段的金红石成矿作用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等温线、X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采自西北太平洋的板状铁锰结壳的微观结构、表面性质和化学组成等材料学性质。尽管结壳的不同纹层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均有着很高的比表面积(157.93~414.65m^2/g),含有丰富的粒间孔、生物结构孔和颗粒表面片状孔等成因类型的微孔-介孔结构,其矿物组成包括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少量石英、长石类碎屑矿物以及重晶石、碳氟磷灰石等成岩矿物,  相似文献   
188.
为了深入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氧化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二组平行实验:一组在H2SO4溶液中加入黄铁矿;另一组在加入黄铁矿的H2SO4溶液接种氧化亚铁硫杆菌。溶液的pH值用浓硫酸调到2.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鲜黄铁矿表面及硫酸溶液和含氧化亚铁硫杆菌溶液淋滤过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新鲜黄铁矿表面比较平滑,硫酸溶液淋滤的黄铁矿表面也比较平滑,未见明显的浸蚀坑,而在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后的黄铁矿表面上,存在大量各种型式的浸蚀坑。  相似文献   
189.
处于扬子板块东北缘的苏鲁造山带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是各类片麻岩,其中花岗质片麻岩约占80%以上,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刘福来等,2004).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原岩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00~800 Ma(Li S G et al.,1993;刘福来等,2003,2004;Zheng Y F et al.,2003,2004),峰期年龄约750 Ma(Zheng Y F et al.,2003).  相似文献   
190.
吴福元  王汝成  刘小驰  谢磊 《岩石学报》2021,37(11):3261-3276
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但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原地部分熔融而成。但自提出该地区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模式后,与这些花岗岩演化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铍和铌钽的矿化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如此,锂的成矿作用研究和资源寻找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期《岩石学报》报道的喜马拉雅中部琼嘉岗和热曲锂辉石伟晶岩及珠峰前进沟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的发现,充分说明喜马拉雅地区锂资源前景广阔,表明喜马拉雅有望在近期内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大型接替基地。根据目前的进展,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区内淡色花岗岩岩石学与岩石成因研究力度,厘定它们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与成矿潜力;2)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和岩体开展接触变质与围岩蚀变研究,以寻找热液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3)加强高喜马拉雅地区藏南拆离系与花岗岩侵位关系的研究,以判断分异岩浆及成矿伟晶岩的赋存部位。近期应集中力量围绕普士拉一带的藏南拆离系、韧性变形的肉切村群地层和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以期在锂资源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