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三峡水库区千将坪滑坡活动性质及运动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3年7月13目三峡水库区秭93县千将坪村发生大规模滑坡。依据遥感解译航片显示的“7.13”滑坡前地貌形态、古滑坡遗迹调查及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认为千将坪原为一整体呈簸箕形的古滑坡。实地调查表明该滑歧的范围在古滑坡的西侧堆积垅和东部沟“7”之间的部分,活动性质为千将坪古滑坡的大规模复活。“7.13”滑坡的东、西侧壁及后壁特征清楚。后壁加滑体斜长1050m,平均宽525m,滑坡总破坏投影面积约0.5km^2;堆积体总体形态与古滑坡相似。据不同的堆积特征,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后缘、滑体后部、中前部及滑坡坝。由各要素特征及其上的地物状态分析,滑坡的中部、前部为深层推移武高速整体滑动,滑坡前缘以反翘姿态飞速冲向对岸,堵断青干河;滑坡的两测,滑体高速下滑时与东西侧壁问作高速剪切运动;滑坡堆积后部,受其下中前部滑体快速滑动而产生的强大牵引力影响,沿古滑面下滑并倾倒、崩落。通过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实际资料,认为三峡库区第一期蓄水是触发该滑坡的主要厚因,雨季强降水为辅助因素。另外,根据现场公路断开两点GPS测量估算出公路被切断后下滑了235.91m,估算该滑坡在主滑方向的滑距约为250m,滑坡总体积约为2400万m^3。总体而言,“7.13”千将坪滑坡活动释放能量比较充争,目前整体稳定。但滑体上局部调整活动暂时不会停止。边界以外的古滑体堆积受到严重干扰,会不断发生牵引及塌滑。  相似文献   
72.
遥感技术在我国水电建设前期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雅砻江二滩、长江三峡、红水河龙滩、黄河龙羊峡、金沙江溪落渡、白鹤滩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前期遥感调查。采用多种类、多时相、多平台遥感资料的综合解译,并辅以一定量现场验证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区域地质背景、库岸稳定性、库岸土地利用、淹没损失、库区环境等项调查,为电站可行性论证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资料。我国水电遥感工作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内容广泛、方法合理、协同攻关。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及水电事业的发展,我国水电遥感应用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待于研究解决,遥感应用水平也待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3.
中国铜矿床成矿期划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1085个主要铜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六个成矿期。统计分析了各成矿期形成的铜矿床数量,在分析各成矿期地质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4.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为西秦岭近十年来发现的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地处扬子板块西北部碧口地体北缘。本文选取阳山矿区与矿体在空间上密切相关的花岗岩样品,进行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的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数据来探讨其成因。阳山花岗岩SiO_2含量为60.64%~80.77%、Al_2O_3为13.68%~23.71%,K_2O为0.74%~4.32%,A/CNK为1.34~6.02,富集Cs、U、K、Pb等元素,亏损Ba、Nb、La、Ce、Sr、Ti等元素,ΣREE=14.45×10–6~143.14×10–6,平均70.31×10–6,LREE/HREE=1.39~19.52,平均10.12,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1.48~37.26,平均17.0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弱负Eu异常(δEu=0.50~1.21,平均0.77),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结合前人对花岗岩、碧口群和泥盆系三河口组的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等测试数据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阳山花岗岩来源于碰撞增厚的地壳物质——碧口群的部分熔融,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泥盆系发生混染。  相似文献   
75.
西藏易贡大滑坡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4月9日,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札木弄沟发生了体积超过3×108 m3的特大规模滑坡, 这是该沟100年(1900—2000年)来发生的第2次大规模滑坡.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基础上, 结合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 对札木弄沟100年内2次发生特大规模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表明这2次滑坡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水文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结果还显示, 札木弄沟已进入下一个物质与能量积累过程, 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作用下, 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76.
数字高程模型是数字地球技术和各种数字化模型的重要基础,目前已有多种DEM生成技术,以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最具前途。本文介绍了利用OEAD(OrthoEngineAirphotoDEM)软件进行DEM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流程,以某水库库区金龙山地区为例进行了DEM提取,并对生成的DE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7.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2,48(3):618-628
[摘 要] 大坪金矿区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出露的二长花岗岩体规模较大,岩性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含量为67.32%~71.71%、Al2O3为14.54%~16.66%,属于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U、Rb 和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和Ti), 且Ta、Nb 和Ti 具“TNT"负异常;啄Eu 值为0. 80~1. 44,负Eu 异常不明显;87 Sr/ 86 Sr 值范围为0.7078~0. 7436,均值0. 7256,高于原始地幔现代值0.7045;143Nd/144Nd 值范围为0. 5119~0. 5122,均值0. 5120,低于原始地幔现代值0. 512638;εNd值范围为-2. 5~-4.2,均值-3.98。表明矿区二长花岗岩源区应来自于“壳-幔混合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二长花岗岩体与大坪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同源区,岩体为大坪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主要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78.
79.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区成岩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厂箐铜-钼-金矿化集中区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滇西成矿带上矿化类型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集区.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马厂箐矿集区正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6 +0.3) Ma;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0 +0.2) Ma;(似)斑状花岗岩锫石U-Pb年...  相似文献   
80.
滇西马厂箐岩体及其中深源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马厂箐岩体是滇西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钾富碱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岩石系列。该岩体中首次发现镁铁质深源暗色包体,寄主岩及包体的对比研究为揭示富碱岩浆的性质、起源及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包体大部分呈浑圆状或次圆状,微细粒结构,包体中含针状磷灰石,部分包体中含有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包体及寄主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协变图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且稀土、微量元素曲线形态相近,显示了包体和寄主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既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非同源性的特点。以上特征表明,马厂箐岩体中的暗色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幔源岩浆的混合注入是这套岩浆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