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揭示柴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以及对阿尔金山前东段岩浆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XPF)等方法对柴北缘冷湖地区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冷湖地区玄武岩结晶年龄为(282±3) Ma,为早二叠世;岩石具有低Si、K,高Ca特征,属中钾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相对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Eu弱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特征。模拟计算显示玄武岩源区主要组成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有20%±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冷湖地区玄武岩应形成于岛弧环境,限定了柴北缘晚古生代古特斯洋的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重点探井的岩心观测、重矿物分析、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冷湖构造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和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认为,冷湖构造带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附近.古近系路乐河组(E1+2)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仅在靠近山前发育少量冲积扇沉积;至下干柴沟组(E3)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古近纪时期冷湖构造带表现为一次较大规模的水进过程,纵向沉积继承性明显,很好地记录了这一沉积演化过程.这一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有利于粗碎屑和细碎屑交互沉积,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为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3.
为降低煤矿井下随钻测斜仪随钻测量钻孔姿态角参数的误差,建立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的误差补偿数学模型,采用椭球拟合法、点积不变法和旋转平面拟合法的联合校正方法对随钻测斜仪进行误差补偿校正。对研发的随钻测斜仪进行数值仿真和双轴转台实验,用联合校正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补偿校正,校正前俯仰角和方位角的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4.7°和5.1°,校正后为0.8°和0.9°,校正后测量精度满足随钻测斜仪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煤矿井下随钻测斜仪进行有效的误差补偿校正。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云团形成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用来区别暴雨天气和强对流天气。加强对云图的正确分析及利用,及时准确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5.
通过1971~2000年 6~ 8月大庆市降水量资料统计 ,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较集中的特点 ,应用候降水突变划分汛期 ,并对汛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庆市入汛期逐年滞后 ,出汛期逐年提前 ,汛期缩短 ,与水资源匮乏同步。  相似文献   
166.
本文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少见囊性占位的CT表现作了回顾性的分析,讨论了不同囊性占位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结果显示某些肿块的发病部位,本身CT特点及邻这近器管的改变可以提示其来源,良恶性和判定主要取决于肿块本身的CT特点  相似文献   
167.
一种有效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图像作平滑处理得到平滑图像,然后将原图像和平滑图像组合得到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该矩阵的统计特征量,最后将该统计量组成归一化向量用以检索。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灰度共生矩阵法。  相似文献   
168.
缬氨霉素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铷离子选择电极有较好的选择性,KpRotb,K=0.35。该电极已用于铷的分析测定和含Rb+的水和醇水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为探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沙木罗组地层中闪长玢岩脉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闪长玢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5±1.5)Ma,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中等分异,稀土配分模式呈左陡右缓的右倾型,具中等负铕异常,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K、Th、Zr、Hf、U等,而亏损Ba、Nb、P、Ti高场强元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闪长玢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下地壳,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形成了研究区闪长玢岩的母源岩浆;早白垩世晚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仍向北俯冲于南羌塘之下。  相似文献   
170.
王波  王宇  张贵  张华  代旭升  康晓波 《地球学报》2021,42(3):352-362
泸江流域是滇东南典型的喀斯特断陷盆地发育区,主干水系连接着多个断陷盆地及坡立谷.根据最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流域喀斯特地下水质量总体以Ⅲ类为主,水质超Ⅲ类的岩溶水点中,东部多,西部少,且暗河占比最大,岩溶泉次之,机井最小.主要污染源是工矿企业及城镇生活垃圾污染源,研究分析了污染影响因素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强度、岩溶含水层防污性能的强弱程度和岩溶地下水污染机制的不同.详细阐述了岩溶地下水主要污染机制为落水洞或岩溶洞管灌入污染机制、溶隙溶孔含水介质渗透污染机制及浅覆盖型岩溶含水层越流渗漏污染机制.针对性的提出了3条防治对策:一是调整工业布局,切实减少、杜绝污染源;二是调查污染源及污染途径,重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三是编制地下水开发与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