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Ca2+, Mg2+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存活、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虾是高级海产品,经济价值很高.龙虾的发育要经过叶状幼体、游龙虾幼体、稚龙虾和成体龙虾几个阶段.在龙虾幼体的培育中,叶状幼体生长、蜕皮、变态所需时间最长.影响叶状幼体存活、变态的因子较多,除了温度、盐度、光照以及铒料的质量、数量之外,还与海水中的矿物元素等有关.在矿物元素中Ca2+,Mg2+作用显得比较突出.龙虾蜕壳、生长与体内的Ca2+,Mg2+积累有关,Ca2+,Mg2+对龙虾幼体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极为重要.龙虾幼体在蜕皮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钙、镁来满足体壳(皮)的更新和机体的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32.
观察中国对虾蜕皮间期皮肤与外骨骼的组织学构造。指出外骨骼分为表层和里层,表层由较薄的外表层和较厚的内表层组成。里层又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由平行于表面的纤维小板组成(暗板带),平行的纤维小板之间有抛物线状纤维联系(明板带);内层纤维小板比外层小。内层与外层之间有一结晶钙薄层,是两层之间临界面。表皮为单层细胞,有基膜衬托。皮肤腺和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之下,分布全身。  相似文献   
33.
利用Milkov和Sassen的模型计算了目前及末次盛冰期时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带(GHSZ) 厚度及资源量, 讨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洋底水温度增加和海平面升高对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储库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底水温度增加使GHSZ厚度减薄, 资源量减少; 而海平面上升使GHSZ厚度增加, 资源量增加, 但底水温度变化对GHSZ厚度和资源量的影响比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更大.西沙海槽末次盛冰期时GHSZ平均厚度约为299m,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2.87×1010m3, 甲烷数量约为4.71×1012m3; 目前的GHSZ平均厚度约为287m,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2.76×1010m3, 甲烷数量约为4.52×1012m3.由此可见, 自末次盛冰期以来西沙海槽的GHSZ平均厚度减薄了~12m, 大约1.1×109m3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了1.9×1011m3的甲烷, 这些甲烷可能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4.
陈翰  陈忠  颜文  王淑红  颜彬 《海洋科学》2011,35(6):90-95
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型能源。它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稳定存在,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深水盆地及冻土带,在环境和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人们已发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方法和指标,但不同的方法或指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同时天然气水合物是否存在也需要多种识别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5.
冷泉碳酸盐岩是指示南海北部可能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在西沙海槽采集到的冷泉碳酸盐结壳颗粒进行了形貌、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讨论和揭示了冷泉碳酸盐结壳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甲烷冷泉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壳具有多孔结构,冷泉矿物为文石和重晶石,文石呈针状,含量为39.5%—46.6%,重晶石呈矮柱状,含量为15.6%—21.2%,它们均是从流体中沉淀出来的。重晶石的δ34S值为23.47‰—26.32‰,表明硫同位素发生正漂移,属于与冷泉流体有关的成岩成因重晶石。文石的碳同位素轻度亏损,δ13C值为-13.30‰—-29.59‰,主要来源于热解成因气,但结合了少量正常海水的溶解碳,δ18O值为2.32‰—3.74‰,指示碳酸盐结壳形成时的温度为3.5—9.7℃。研究表明,碳酸盐结壳形成于流体活动缓慢的环境,是深部富含Ba2 的甲烷冷泉流体向上排放和喷溢,在近海底遇到向下渗漏的富含SO42-海水,发生缺氧甲烷氧化反应沉淀出文石,流体中剩余的重34S的SO42-与Ba2 形成重晶石,因此,碳酸盐结壳是西沙海槽存在甲烷冷泉活动的证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该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6.
全球与区域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未来的一种替代能源引起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并没有最初认为的那么多,而且相差了几个数量级,这就大大降低了天然气水合物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归纳总结有关全球及区域估算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的文献,使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有个重新的认识,同时为未来的能源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值随着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认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目前能够较准确反映全球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值是(1~5)×1015m3(大约500~2 500 Gt甲烷碳).我们通过总结国外及国内几个典型区域的天然气资源量估算值还发现,国外研究者主要是根据钻孔及BSR资料确定用于计算天然气资源量的参数,使得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而国内的学者基本是使用模拟计算及假设的方法确定各种参数,估算值仍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获得实测数据才能使国内的估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7.
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南部海平面及海洋底水温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研究南海南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稳定带厚度的程序,在南海南部的南沙海槽、曾母盆地、巴拉望盆地和苏禄海等四个重点海域选取了35个点进行末次盛冰期及目前稳定带厚度的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末次盛冰期和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分别为262m和233m;甲烷资源量分别为269×1013m3和239×1013m3;水合物资源量分别为164×1011m3和146×1011m3. 这说明自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南部稳定带厚度平均减薄了29m,平均减薄百分比为12%,同时释放了大约30×1012m3的甲烷,这些甲烷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末次冰期的结束起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8.
冰川系统模型及其应用——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冰川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全球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是国际冰川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中纬度国家,冰川是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冰川的变化对中国环境有重大影响.冰川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冰川系统理论的水文学冰川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的变化进行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数据资料对冰川的变化趋势做出总体预测.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根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将其分为河源区冰川系统和非河源区冰川系统两个并列的系统,利用冰川系统模型对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趋势作了预测,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应对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冰川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全球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是国际冰川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中纬度国家,冰川是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冰川的变化对中国环境有重大影响。冰川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冰川系统理论的水文学冰川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的变化进行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数据资料对冰川的变化趋势做出总体预测。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根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将其分为河源区冰川系统和非河源区冰川系统两个并列的系统,利用冰川系统模型对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趋势作了预测,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应对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与深水油气共生关系研究对深水油气藏的勘探与开采、海底滑坡诱因评价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梳理了气源、封盖和遮盖侧储3种共生关系的主要研究进展,概述了南海北部深水区水合物与油气共生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深部烃源岩或热解油气藏对浅部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多未充分评价;除极少部分地区外,下伏气藏的资源潜力不乐观;多数情况下,水合物层不是高质量的封盖层,难以形成有效圈闭,当其联合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或冻土层圈闭等时,可能形成相对有效的复合圈闭。今后的共生关系研究中可关注亚生物气和原油降解气对水合物气源的贡献,以水合物层中的断裂区为切入点来揭示水合物层的封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