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3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昆仑山北缘于田地区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于田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2个岩浆岩带,进一步细分为4个岩石系列。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南带石英闪长岩系列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是俯冲作用的产物,其中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系列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中壳幔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北带正长花岗岩系列和英云闪长岩系列的岩浆则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地幔,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体制。整个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北昆仑和南昆仑板块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的 1∶2 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 ,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 ,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 ,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 ,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 ,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喇昆仑地区甜水海岩群发现青白口纪叠层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对新疆喀喇昆仑地区原划长城系甜水海岩群进行地质填图及实测剖面的工作中,采集到了大量叠层石化石,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该群岩石变形非常强烈,变质达绿片岩相。本次区调依据其岩石变形变质特征,结合叠层石化石资料,对其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4.
崔建堂  王炬川  边小卫  朱海平 《地质通报》2006,25(12):1450-1457
西昆仑康西瓦一带的三十里营房早古生代俯冲型石英闪长岩是开展1∶25万康西瓦幅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时发现的,对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447Ma±7Ma,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该同位素年龄值的获得表明,康西瓦-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的晚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从早古生代就已开始形成。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早古生代盆地的充填序列及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早古生代盆地中心在紫阳安康一带。盆地沉积充填可划为两个Ⅱ级层序和五个Ⅲ级层序,在层序Ⅰ和层序Ⅳ黑色岩系中,重晶石、毒重石产于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转换界面附近。盆地演化包括初始沉降期、过渡沉降期、稳定沉降期、强烈沉降期、盆地萎缩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前人曾经提出青藏高原早更新世存在一次大冰期,但苦于未找到冰碛层而未曾被人们重视。本次《康西瓦》、《恰哈》、《岔路口》、《阿克萨依湖》四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003年在《岔路口》幅天文点一乔尔天坦一带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中,首次发现了早更新世冰碛层,其分布特征与现代地形地貌无直接关系,说明该期冰碛层形成之后,地壳还发生了差异隆升。该冰碛层的发现对确定青藏高原早更新世冰期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大冰盖”和“统一大湖”学说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大陆动力学及地壳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扬子北缘铅锌矿、锰矿、重晶石、毒重石矿和黑色岩系钒矿成矿地质条件具有一定规律性,属于受沉积盆地控制统一成矿系列,形成于扬子地块北部边缘裂解环境次级盆地中,成矿受所处构造位置、沉积盆地、同生断裂、沉积相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1:25万岔路口幅康西瓦南部甜水湖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的过程中,在原划奥陶系冬瓜山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并发现该地层与下伏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界面的发现充分证实甜水海微陆块经历过早古生代运动,说明该微陆块与扬子陆块具有相似的演化历史,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南、北古大陆边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少部分呈现过渡关系,镜下可见不平衡矿物共生和反相矿物包裹的现象,显示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酸性侵入岩以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包体,包体的特征与中酸性侵入岩中的相同。中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代表了该区寒武纪第一次地幔分异、陆壳垂向增生和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西昆仑地区造山后去根的过程中,第二次基性岩浆广泛贯入,其热源又引发了下地壳物质大规模部分熔融生成大量的花岗质岩浆,造成陆壳第二次垂向增生。  相似文献   
20.
对可可西里带西段卧龙岗二长花岗斑岩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2.5Ma±3.6Ma的岩体结晶年龄.认为黑石北湖-三道河子岩浆岩带经历了晚三叠世同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