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以新疆大龙口剖面为例,介绍了基于Google Earth、利用平板电脑来进行地层勘察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地质图与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图相结合,有助于优化勘察路线、寻找新的地层露头以及化石点等,进而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2.
甘肃马衔山软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临洮县马衔山存在软玉矿脉。对绿色、黄绿色、黄褐色的马衔山软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红外光谱、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测试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样品的点测折射率为1.61,密度为2.917~2.941 g/cm~3(不含风化层),摩式硬度为6~6.5,具油脂光泽,韧度很高,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w(SiO_2)=57.06%~58.44%、w(MgO)=23.42%~24.13%、w(CaO)=12.24%~13.04%),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绿帘石、磷灰石、榍石、斜黝帘石等,主要为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或毛毡状变晶结构,各项特征均符合软玉的国家鉴定标准,同时推测样品的绿色深浅与Fe含量有关。此外,样品常存在白色风化层,内有沿裂隙分布的褐色树枝状物质(俗称"蚂蚁脚"或"藻丝纹"),在白色风化层和玉质部分间常出现褐色过渡层。  相似文献   
23.
针对近年市场新出现的老挝"田黄"石,采用折射率仪、静水称重法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大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对老挝田黄石的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寿山田黄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挝田黄石与寿山田黄石均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常规宝石学性质相近。老挝田黄石主要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及地开石-高岭石过渡矿物,与地开石质寿山石(高山石等)类似,不含珍珠陶石;寿山田黄石主要成分则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部分样品含有白云母。  相似文献   
24.
祖母绿红外吸收主要与其硅氧骨干、通道内结构水、相关碱性金属离子和大分子振动有关。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峰位归属及谱峰特征对比方面,认为与分子振动和不同类型结构水相关,对更深层的成矿或化学控制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典型4个矿区样品,针对贫碱结构水(Ⅰ型)特征为主的祖母绿进行了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同为Ⅰ型水主控的不同矿区祖母绿呈现一致特征,若干与结构水、碱性离子及大分子相关吸收具有稳定峰位、近似的相对峰强和峰形的特征。分析发现:祖母绿红外谱带特征直接受控于通道中结构水的占位方向和比例,进一步与祖母绿成矿元素Al~(3+)的类质同象替换相关,主要受(Mg~(2+)+Fe~(2+))离子浓度影响,当其浓度较低时,类质同象替换程度较低,祖母绿结构水占位主要表现为Ⅰ型水特征,其相关元素特征表现为高Si、Al,低Mg、Fe,总体贫碱,对应相应的典型红外特征,指示化学离子浓度与红外谱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表明红外光谱可以辅助对Ⅰ型水祖母绿产地的鉴定和成矿环境的认知。  相似文献   
25.
强地震前水汽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为例,研究了在强震孕育中长期阶段水汽含量的时空动态特征。通过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1976年松潘强震群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分析,发现在川西及其邻近地区的强地震孕育过程中,水汽含量异常频度会出现先下降,然后快速上升的现象。下降开始时间较早,出现在震前10a以上,持续9a以上,属中长期异常信息;而快速上升则发生在震前4a内,属中短期异常表现。地震前水汽含量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中裂隙、孔隙的开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分布所致。  相似文献   
26.
数字地质调查RGMap(RGMapGIS和MEMapGIS)系统是目前应用于我国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数字化专用软件系统,在基础地质填图、矿产资源评价领域得到推广使用,笔者应用RGMapGIS系统集成的综合数据处理模块对物化探勘查获取的测点信息数据进行相关方法数据处理,并编制了物化探成果图件。  相似文献   
27.
铁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之一,是早期成岩过程中地球化学循环变化的重要动力因素。早期成岩过程中,表层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赋存形态主要可分无定形(弱晶型)铁氧化物和晶型铁氧化物,且前者的含量主要决定着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还原活性;铁氧化物可以通过与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物反应进行还原,还能在铁还原菌的参与下被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还原,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有机质含量、沉积速率、植物根系导氧作用及底栖生物的扰动均能对铁还原率造成影响。早期成岩过程中可以形成黄铁矿,形成机理主要有:1)沉积物中先前形成的硫复铁矿(Fe_3S_4)等前体物质通过加硫反应形成;2)硫过饱和的球粒胶体通过脱水、成核、结晶以及聚合作用而成单个草莓状黄铁矿或初始自行黄铁矿微晶成核、生长、聚集、固化的小型黄铁矿微球团并入更大的胶体状黄铁矿结核、草莓状黄铁矿分组,从而形成黄铁矿集合体;黄铁矿化度(DOP)可作为区分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对铁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异化还原作用(DIR)过程中产生的铁同位素值偏低;页岩中黄铁矿的铁同位素在2.3Ga附近发生的突变反映了第一次大气氧气增高事件。磁学参数对铁相变化具有良好的反应,环境磁学在早期成岩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快速划分铁还原带、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循环行为。  相似文献   
28.
29.
借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模拟模型“,采用长系列模拟方法计算了龙羊峡水库兼顾中下游供水的效益。初步研究表明,龙羊峡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中下游用水,特别是在枯水年能够有效减少干流缺水,虽然这是以上游梯级发电效益减少为代价,但代价甚微。  相似文献   
30.
徐新  王煜  朱炳玉 《新疆地质》2004,22(2):125-130
斜切中亚的帕米尔一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向南延伸,可与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影响其两侧表层断裂构造格局、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现今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地球卫星重力异常带在滑移构造带两侧表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系统位移特征,其深部滑移幅度达600km以上.从卫星资料反演计算出的地壳厚度图上可看出,新疆地区地壳厚度比中亚邻区厚4~8hn,岩石圈厚度比中亚邻区厚10-20km,新疆及邻区地震波速层析成像结果提供了不同深度速度结构,在平行于中国西部国界处的10km、30km、50km深处均有NE向速度结构不连续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