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照波  吴耕云 《地质论评》2021,67(6):67061678-67061784
由江西省地质学会主办、庐山世界遗产处承办,江西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和山东指南针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协办的纪念李四光先生发现中国东部冰川遗迹100 周年暨第二届中国东部冰川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江西省庐山市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松龄研究员,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河南地矿技术学院张先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王进欣教授,东华理工大学彭花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伍铁牛讲师,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平邑县明光寺林场王照波高级工程师,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刘文全研究员, 山东指南针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李宝杰工程师,江西省地质局朱永刚研究员, 江西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耕云先生等40余位地质科研部门专家出席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2.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作用一直存在争论。冰川作用使山体遗留冰蚀遗迹,通过研究冰蚀遗迹可进一步分析山体地貌的演化过程,辨识是否存在冰川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大视域俯视观察山体地貌,可突破地面视野对山体地貌观察的局限性,为冰蚀地貌结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喜马拉雅山广泛发育现代冰川,冰蚀地貌清晰且典型。通过研究喜马拉雅山脉冰蚀地貌结构,发现了冰蚀三角脊链,揭示了山体冰斗集群发育过程及规律。根据冰斗系统剥蚀推进方向,分辨出对蚀三角脊链、斜蚀三角脊链与追蚀三角脊链3种基本组合形态。冰蚀三角脊链是冰蚀作用的结构性遗迹,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广泛发育冰蚀三角脊链,进一步佐证我国东部地区曾广泛发育第四纪冰川。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白彦砾岩中孢粉取样鉴定及其砾石组构的统计研究,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并非通常认为的古近纪。砾石组构特征显示为湖滨相或海滨相成因,砾岩中金刚石特征显示出与蒙阴常马金刚石原生矿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白彦砾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鲁西地区单断拉分盆地诞生之前,应为三台组沉积之前的沉积物。白彦砾岩沉积时代的确定,对恢复该区岩相古地理、确定金刚石原生矿的剥蚀与搬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古雪线直接反映了冰期时的气候特征,因此雪线是古冰川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2017年笔者等基于蒙山雪线的初步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存在的雪线低洼区,采用了东亚冷槽的概念来表述该槽状雪线低洼区,并初步绘制了东亚冷槽的雪线高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段(蒙山-崂山)的研究情况。根据山东蒙山、崂山34个光释光、宇生核素等方法获得的冰碛年龄数据及对应冰期雪线高程研究,表明崂山的雪线比蒙山要低,且在MIS6之前的冰期,崂山东侧冰碛多被现代海面淹没。研究表明,我国东部的气候敏感度要明显强于西部高原区,冰期时强劲的北路寒潮是我国东部地区冰川形成的核心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