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4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64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地区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部。到目前为止,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地区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开采金矿床,主要靠手工采集砂金矿,估计马达加斯加每年的金产量3~4t。Maevatanana地区金矿床是典型的绿岩带中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脉严格受断层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水溶液流体和CO2流体,并含有微量的CH4、H2S、N2,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250℃,压力约为130MPa。根据钻孔岩心化验结果可知,本地区的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其次为含金长英质脉。后期的含金石英脉切穿了早期的含金长英质脉,说明该地区具有2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32.
以矿床成矿系列构筑中国成矿体系及其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国成矿体系是指中国境内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矿床及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这一成矿体系是中国疆域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终结果,以矿床的成矿系列为基本单位可以初步构筑起中国成矿体系这一复杂体系的框架。以成矿体系的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应用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和方法,可以根据全位与缺位的辩证关系为成矿预测和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3.
大数据正在开创地学研究新途径,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锑矿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目前已有赖于进口,成为典型的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文章基于锑矿地质大数据,系统展示中国锑矿在Ⅰ、Ⅱ、Ⅲ级成矿区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中国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中国省、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的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研究表明,中国锑矿在各成矿域中均有分布,华南成矿省集中了全世界59%以上的资源储量,是中国锑矿最重要的成矿区域。中国锑矿以湖南省数量最多、成矿强度最大;按地级市统计,以广西河池市锑矿床数量最多,以湖南娄底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按县级统计,以河池市南丹县锑矿床数量最多,娄底市泠水江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达3330 t/km2;按成矿区带统计,江南隆起西段成矿带(Ⅲ-78)锑矿产地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湘中—桂中北成矿带(Ⅲ-86)成矿强度最强。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新增资源量不断向湖南板溪、龙山等危机矿山深部及西藏等西部地区转移,今后锑矿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的重点也将向重要矿区深部及中国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634.
近年来美国和智利等国家新发现了大量赋存在粘土岩中的锂资源,该类锂资源主要是由火山灰蚀变而成。火山灰沉积水解形成的绿豆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是否存在锂的富集现象值得研究。笔者对重庆铜梁地区绿豆岩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等离子质谱仪分析,发现绿豆岩中钾的平均含量为8.77%,锂的含量可达663×10~(-6),相当于0.14%的Li_2O含量,远高于固体、露采盐类矿的边界品位0.06%;稀土元素总量可以达到500×10~(-6),接近离子吸附型矿的边界品位。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绿豆岩主要含有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其中粘土的主要成分为伊蒙混层和少量伊利石。伊蒙混层含量占比高的样品较占比低的样品Li的含量偏高。结合粘土及锂的物理化学特性,推断绿豆岩中的Li呈离子形态被粘土矿物吸附。如果这些锂资源能够被综合利用,势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5.
新近发现、规模巨大的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很薄弱,制约了对该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的认识。通过对矿区微细浸染型、细脉硫化物型、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中与银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显示出富Cl热液所具有的微量元素特征,且具有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温度和f_(O_2)递降的有序演化过程。通过对比硫化物与矿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岩脉)稀土元素的LREE/HREE、δCe和δEu特征,以及不同矿体中As、Sn、Sb等元素在的含量差异,表明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或存在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Cu、Co、Cr等幔源元素的富集则暗示成矿过程中不排除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将双尖子山矿床闪锌矿与我国典型的岩浆热液型、SEDEX型、MVT型及层控-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的闪锌矿中Mn、Cd、Sn、Ga、Tl含量,Cd/Mn、Zn/Cd比值及REE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从而进一步确定本矿床成因类型上属于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36.
江西九岭地区三稀调查发现磷锂铝石等锂铍锡钽矿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江西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铌钽铍锂稀有金属成矿区之一,该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产有闻名全国的宜春414、同安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及众多含锂瓷石矿床[1],且矿床类型较多。赣西北地区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两个地区[2-4]:(1)武功山成矿带,414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就产于其中,该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雅山花岗岩有关,岩体位于武功山复背斜的北东端南东翼;(2)九岭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化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637.
道伦达坝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一个铜钨锡矿床,其铜、钨、锡储量均达中型。矿体呈脉状,主要产于二叠系砂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亦赋存有矿体。文章选取2件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其中的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获得2件样品的~(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6.6)Ma(MSWD=1.4)和(136.8±7.4)Ma(MSWD=1.7),~(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2±12)Ma(MSWD=0.76)和(135±13)Ma(MSWD=0.9)。锡石定年结果表明,道伦达坝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对矿区外围张家营子岩体中的斑状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Ma(MSWD=1.3),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与道伦达坝矿床的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本次定年结果表明道伦达坝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同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矿床属于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38.
报道了华北地块南缘河南熊耳山寨凹正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7±3.6 Ma,为早中生代。该正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高碱和Al,贫Mg、Fe;在微量元素上明显亏损Ba、Sr、P、Ti,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U、Th、Zr、Hf;在稀土元素上具有明显的四组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寨凹正长花岗岩与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北秦岭褶皱带和南秦岭褶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异,为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东秦岭地区其他早中生代侵入体相似,为后碰撞或后造山。  相似文献   
639.
Re-Os同位素在基性-超基性岩物质来源示踪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在酸性岩方面尚属少见。与其它同位素体系不同,Re、Os均为高亲铁元素,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Re属于中等不相容元素,Os属于强相容元素,地壳和地幔两端员Os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因此,Re-Os同位素是研究花岗岩中是否存在幔源物质贡献的灵敏示踪剂。通过采自湖南骑田岭复式岩体三个阶段15件花岗岩全岩样品Re-Os同位素的分析,这些样品中Re、Os含量极低(Re含量0.0053~0.4539ng/g,Os含量0.0011~0.0328ng/g),Os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3543~1.728,波动较大,显示骑田岭岩体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其中,早阶段与新田岭钨成矿关系密切的中粗粒似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壳源物质贡献更多一些,而晚阶段与芙蓉锡矿关系密切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幔源物质相对更多一些。Re-Os同位素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花岗岩物质来源与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而且,对于获取南岭重点矿集区深部成矿的地球化学信息、探索南岭矿集区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幔源岩浆在不同类型矿化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0.
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矿床成矿系列30多年的长期研究,认为华南是我国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有色、稀土、稀有金属、铀等矿床成矿系列发育最完善的成矿省之一,并且形成了以武夷-云开构造-岩浆-成矿带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成岩成矿时代逐渐变年轻的区域性分带格局。这样的分带格局受到了区域性水平方向构造运动和垂直方向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共同制约,而壳幔相互作用程度的不同和表壳构造的差异也是华南出现不同成矿系列(亚系列)以及成矿系列叠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