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 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对山东省乐陵—河口地区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清洁型为主;污染区土壤轻度污染所占比例最大,中度及重度污染占研究区的0.57%,污染因子主要为Cd、Hg、Pb,工业废水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Cd、Hg在污染区小麦秸杆中明显富集,接近或超过其根系土中的含量,在籽实中含量最低,小麦籽实中Se、Zn明显富集。土壤根系土中Cd、Hg等以稳定态分布为主,活动态的含量很低,活化迁移量少,这与区内碱性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3年开始,历时15余年,在山东省开展了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深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1点/4km2,16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等54项指标;在基本查明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基础上,进一步以17市行政区为单元,统计并研究了其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山东省17市基础地质研究及地质找矿与区划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杳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杳,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寿光市曾经是山东省地氟病防治的重点地区,通过在病区开展野外调查和岩土、水样测试等工作,总结了该区地氟病分布及地球化学环境特征,探讨了地氟病与地层岩性、土壤、地形地貌、浅层地下水、生活用水等的关系。在系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地高氟地下水的成因,认为岩石、土壤、海水是高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高氟浅层地下水形成可能有海侵富集型和蒸发浓缩型。分析了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因素与过程,提出了地氟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
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沾化冬枣产地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规律和赋存特征影响沾化冬枣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对冬枣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有Mo、Cd、Co、Hg、S、N、Se等,其中Mo、Cd、Co、Hg、S含量过高时会降低冬枣果实的品质,尤以Hg、S、Cd影响最大,而N、Se可以提高冬枣的品质。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在土壤中增加Fe、K与水提取Se有效态含量或降低有效态B、Cu、P、N含量将有利于提高冬枣品质,该研究为冬枣统筹施肥和田间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8.
山东省济阳县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山东省济阳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发现济阳县城北部农田区有As、Bi、Cd、Cu、F、Ni、Sb、Hg、Zn等重金属为主的元素异常,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异常衬度相差较大,呈弱富集状态。异常查证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2O3、Fe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土壤常量组分及其所决定的土壤质地是导致异常形成的主要因素,而人类活动的后期叠加作用是异常形成的次要因素。在异常区所抽检的小麦、黄瓜样品中,Hg、F等元素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说明异常区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已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应引起重视。科学合理施肥,加强各类污染源的控制,继续保持土壤碱性环境,是防止异常区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0.
鲁西南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六(HCH)4种异构体β-HCH含量最高, P,P′-DDE和P,P′-DDD为滴滴涕(DDT)的主要存在形式;进一步研究α-HCH/γ-HCH、β-HCH/γ-HCH和(P,P′-DDE+P,P′-DDD)/P, P′-DDT值的变化规律,得出调查区内仅滴滴涕(DDT)在局部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输入,而大部分地段六六六(HCH)、滴滴涕(DDT)农药使用时间较长,其组分已经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是过去形成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量能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