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指南针)证明地有南北磁极,在当时看来南北磁极就是地的南北极。到了宋代,人们已认识到存在磁偏角,即南北磁极与南北地极是不同的,并且能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指南针了。19世纪初期,欧洲的科学家就注意到地磁场与磁极的变化,发现了岩石的剩余磁性。到本世纪20年代,梅尔坎顿创立了化石磁学理论,认为既然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近似相关,它就有可能检验磁极移动和大陆漂移的假说,到5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被普遍接受。研究表明,在过去2000年中,  相似文献   
72.
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点甚多,它们主要产于中侏罗统沉积岩中,并伴有锑、汞及石膏等矿化,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成矿带。这类矿床的成因。目前有两种意见: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和多源热液矿床。笔者认为应属热水沸腾成因。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白云岩岩石学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系统研究白云鄂博含矿围岩的岩性,发现含矿白云岩中具有火山碎屑结构、杏仁状及角砾状构造,在西矿带白云岩中夹有黑云母片岩,而东矿带则与富钠火山岩共生。其岩石化学成分与世界其他岩浆成因的碳酸岩相似,白云岩的一系列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均判别其为岩浆成因特征。根据魏菊英等的研究表明,碳、氧同位素受海水混合作用的影响,由喷发中心到正常沉积碳酸盐呈现规律性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含矿白云岩及近矿白云岩是白云质火山岩。白云岩中含钾长石、萤石等热液矿物,高度富集F、Sr、Ba等元素,平均w(F)为13 5849%,w(Sr)为0 1588%,w(Ba)为0 8537%。白云岩中磷灰石构成主要矿物,P2O5高度富集,平均w(P2O5)为7 79%。这些特征均表明了白云岩为岩浆成因,是裂谷早期裂陷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故将白云鄂博矿区的白云岩定名为白云质火山岩。  相似文献   
74.
辽宁大石桥花岗质岩石成因分析及其在硼矿勘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石桥硼矿区花岗质岩石成因的研究,提出花岗质岩石属层状混合花岗岩成因,并以此为指导,在辽宁大石桥地区找到了3个中型硼矿床.花岗质岩石与其围岩变(浅)粒岩为渐变过渡关系,并呈现一些特殊的结构构造.其岩石化学成分变化较大,Al过饱和,AKCN值较大,Ti含量高.其特殊的岩石化学组成及氧同位素δ18O值均>10‰,显示为混合花岗岩特征.花岗质岩石与其围岩变(浅)粒岩的REE组成特征一致,LREE/HREE平均值为3.86;负Eu异常,δEu平均为0.62,Eu/Sm平均值为0.163,与地壳来源的花岗岩及沉积岩的数值相近.该区花岗质岩石并非岩浆底辟作用形成的岩浆型花岗岩,而是层状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75.
现代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矿床及其组合与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一样,是地壳变革的一个事件,因此从成矿环境地质方面可反演矿床及其组合的形成史,正确划分出与区域地壳演化阶段相适应的矿化类型;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右江幔隆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借用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思想,用地幔隆起的观点分析了本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6.
辽东宽甸地区早元古代石榴黑云片麻岩是早期地壳演化的产物,其石榴石矿物成分环带记录了早期地壳演化史。早元古代地壳演化集中表现在区域变质作用上。该区石榴石(DFD9)成分环带记录着2期变质作用过程,其热力学条件的演化规律均表现在PTt 轨迹上。其中,早期区域变质作用发生在1900±Ma,与相应全球性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是一次峰期达到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1600±Ma,是一次峰期达到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两期变质作用PTt 轨迹均显示顺时针的演化趋势,反映地壳沉降、抬升过程中的变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77.
辽东吉南硼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硼矿,为了研究矿石与容矿岩石的关系,作者就以研究硼矿石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矿石的自然形态、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和矿化类型等的分析,揭示出矿石的形成与容矿岩石的地质特征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矿石与容矿岩石的矿物都是富镁质矿物;②矿石对容矿岩石具有交代继承的结构构造;③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容矿岩石具相似性的配分模式。从而得出辽东吉南硼矿的容矿岩石不仅为硼矿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储存空间,而且对硼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岩控作用。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色尔腾山地区花岗绿岩带糜棱岩变形变质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读岩石和矿物的显微构造特征,能再造结晶基底岩石复杂的变形和变质演化过程和条件。通过对色尔腾山地区花岗绿岩带中韧性剪切带的糜棱岩显微构造、石英组构、矿物化学等综合分析,发现该区糜棱岩在经历了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及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变形之后,发生了不均匀进变质重结晶作用及中低绿片岩相退变质变形等几个演化阶段。由不同阶段温压条件所限定的p-T演化轨迹为一个在早期顺时针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晚期逆时针环的复杂图像。  相似文献   
79.
张广才岭是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是东北"巨型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张广才岭南部帽儿山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张广才岭南部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6.4±1.1)Ma,中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8.9±1.3)、(177.7±1.1)Ma,粗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80.0±1.8)、(179.9±1.2)Ma,成岩时代均属于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粗粒二长花岗岩均具有富硅、贫铝、高碱、低钙,富集Zr、Hf、Rb、K,亏损Ba、Sr、Nb、P、Ti,燕式型稀土配分模式等特征,成岩类型属于造山后A2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代表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过程中的一次伸展作用,表明早侏罗世区域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80.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核形石灰岩。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并根据元素比值等确定该核形石灰岩产生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温暖、动荡的浅滩环境,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并在林西组中—下部发现了具有明显陆相沉积特征的双壳类Palaeanodonta sp.—Palaeomutela sp.组合。说明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早期存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林西组逐渐向陆地河湖相沉积环境转变。这一发现不仅完善了兴蒙地区林西组地层的结构,也为以后研究兴蒙海槽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过渡时期的沉积演化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