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豫西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火神庙中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赋存于火神庙岩体与新元古界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期(包括矽卡岩阶段和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_硫化物期(包括石英_钾长石阶段、石英_辉钼矿阶段、石英_黄铁矿阶段和石英_方解石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的性质、演化以及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实验对不同阶段、不同矿脉(物)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神庙钼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H2O_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2~600℃或者更高,盐度w(Na Cleq)介于0~62%,密度介于0.46~1.31 g/cm3,成矿系统压力介于20~170 MPa,成矿古深度介于2~6.2 km。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中高盐度流体,总体属于H2O_Na Cl±CO2±CH4体系。在大约5.4~6.2 km的古深度,火神庙岩体开始出溶成矿流体,在大约2~4.3 km的古深度,成矿流体经历了多次沸腾作用、混合作用及水_岩反应,逐渐由早阶段高温(600℃)、中盐度〔w(Na Cleq)16.2%~18.3%〕的岩浆热液向晚阶段低温(102~253℃)、低盐度〔w(Na Cleq)0~2.6%〕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水_岩反应是导致辉钼矿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2.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水—生态集成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流域水—生态集成管理”做了概要论述。认为流域水循环、生态水、集成水管理三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必需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结合黑河流域的前期基础、研究现状和能力建设,提出了近期研究的4个领域:流域水循环、水平衡与可利用水资源;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用水;人类活动驱动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演变;流域生态—水文野外平台与流域集成环境。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对该方面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难点亦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83.
84.
通过对三沙湾2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31属8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夏季和冬季分别鉴定出31属71种和31属67种,主要属种以中心纲硅藻为主,如爱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ii)、波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undulatus)、横滨盒形藻(Biddulphia grundleri)、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等.在生态习性上,底栖海水种占绝对优势.硅藻丰度从湾顶向湾外递减,夏季丰度高于冬季,平均丰度分别为9 003个/g和6477个/g.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研究表明三沙湾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存在一定相关性,夏季硅藻丰度变化范围为2 104~28 209个/g,粒径范围为5.26~7.36Φ,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变化范围都较大;而冬季硅藻丰度变化在1 929~14 372个/g之间,粒径范围为5.51~6.98Φ,相对夏季其变化较小,论证了水动力是影响硅藻沉积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影响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探讨,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主要受潮流、深度和盐度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5.
利用静态箱法于2011年结实期和2012年开花期与结实期分别对不同人类活动(自由放牧和刈割)影响下的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及相应的封育草原的CH4通量和植物土壤系统呼吸作用排放的CO2通量进行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和刈割及其对应的封育样地)均表现为CH4的汇,3个观测时期汇强的变化范围为:-23.98±6.40~-95.96±28.57μg Cm-2 h-1。呼伦贝尔草甸草原CH4通量的日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为复杂。不同时期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植物土壤系统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存在差异,水分和温度的共同影响造成2012年结实期日均CO2排放量低于2011年结实期。放牧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CH4吸收通量的日变化模式的影响较小,但在2011年结实期和2012年开花期促进了CH4日均通量(促进幅度12.05%~93.35%),2012年结实期放牧降低了CH4日均通量(降低幅度23.32%~30.43%);刈割降低CH4吸收日均通量11.55%~60.62%。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日均累计碳排放量中CH4所占比例为0.35%~2.62%,而放牧和刈割行为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日均累计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物候期以及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86.
通过比较伪距/载波组合与相位组合阶段取整两种方法在考虑电离层延迟下的综合噪声,选择噪声最小的组合(1,-3,2)、系数之和不为0时噪声最小的组合(4,-3,-2)以及组合(0,1,-1)对北斗三频周跳进行探测与修复。使用IGMAS提供的BDS三频数据,针对BDS 3种不同星座分别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此方法可实时准确探测出非差的各类大小周跳。  相似文献   
87.
桂东大瑶山成矿带是指与侵入于大瑶山地区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的岩浆岩有关、呈近EW向展布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内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强烈,多呈岩株、岩脉和岩筒状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笔者报道了成矿带内的大王顶岩体、大岸岩体、古龙岩体、大村岩体、社山复式岩体和思委岩体的LA-ICP-MS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对大瑶山成矿带内花岗岩类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格架。结果显示,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444.8±2.5) Ma和燕山晚期晚白垩世(96.6±1.1) Ma,燕山早期侏罗纪次之(164.2±2.8) Ma,且花岗岩类岩体侵位年龄与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8.
全球年平均人为热释放气候强迫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能源经济领域具有权威性的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资料和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初步估算了人为热释放的全球气候强迫。结果表明:当前(2008年)全球年平均人为热释放的气候强迫还不是很大,约为0.031W/m2;但随着人口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未来人为热释放产生的全球年平均气候强迫将有可能达0.30W/m2。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漠河盆地中侏罗统漠河组泥岩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采用ICP-MS对研究区内33个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样品微量元素中Cr、B、Ba等元素的纵向变化较明显,而Ni、Co、Sr、V、Nb、Ta、Th等元素的差异不大,纵向变化不明显;稀土元素总量(∑REE)较低,LREE/HREE、(La/Yb)N、(La/Sm)N、(Gd/Yb)N等值均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REE配分模式图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HREE)元素相对亏损,Eu为明显的负异常。对古盐度、Sr/Ba值、V/(V+Ni)值和Ceanom值等特征参数及其垂向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中侏罗统泥岩处于缺氧、还原、微咸水-半咸水的沉积环境,可以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综合稀土元素组合特征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漠河盆地中侏罗世的沉积物源具有多源性,以沉积岩、花岗岩和长英质的变质岩为主,可能混有部分外来的火山物质,这些结论对揭示盆地内物质的组成、古沉积环境的恢复等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0.
基于三频观测值组合原理,在周跳探测与修复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方法,即利用一组伪距/相位组合,一组无几何组合以及一组系数之和为1的几何组合,通过历元间差分,分步求取周跳估值。实验证明,该方法无不敏感周跳,并能够实时有效探测并修复周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