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湿地调查是对湿地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技术平台,开展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现存高山草甸等8种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227.11hm^2;目前湿地保护主要面临水资源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复垦开荒等威胁,需要通过完善补偿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探索人口与农业发展新模式及提升民众湿地保护意识等途径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2.
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区的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于滑坡、崩塌等松散体,具有结构疏松,密实度低,堆积时间短等特点,与非地震环境中的滑坡、崩塌堆积体的结构有所不同,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堆积体转换为泥石流所需的外界条件也相应的改变。以汶川地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典型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地震滑坡、崩塌松散体的堆积形态和堆积体的应力环境。从静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的起动特征,探讨了降雨作用形成的地表径流水深与堆积体失稳时的应力极限状态的关系。分析得出沟道岸坡滑坡堆积体发生侵蚀时的地表径流力为F=(τ1f-f1sinα)/cos(α-26.65),并建立径流水深与地表径流力的关系:H=F/4ρsgJ。分析在动量守恒条件下,堆积体单位时间内的侵蚀体积dV=dM/γs模型。为了进一步探讨在实际现场的应用,以汶川地震区都江堰市的水打沟泥石流为例,分析发生泥石流时的地表径流水深为0.011 m,其结论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44.
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1989-2003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定性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为实现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坚决贯彻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天然林保护,建立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搞好退耕还林还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45.
香格里拉县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香格里拉县湿地分级分类开展了研究,采用了成因分类法,把该县湿地分为湿地系统、湿地亚系统、湿地类和湿地亚类4个等级,并论述了各级湿地的特征。首先以人类活动作用程度为依据划分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系统。天然湿地中又以地貌部位划分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泉水湿地、冰川积雪湿地和其它湿地5个湿地亚系统;最后以水文特征和地表植被类型分别划分出l0个湿地类和25个湿地亚类。人工湿地的划分较为简单,仅根据其功能分为8个亚类。  相似文献   
46.
福贡县土地利用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福贡县1989、1999、2004年TM、ETM系列遥感数据作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域1989-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福贡县2010-2025年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用地迅猛增加,而天然林、草甸草地、水体在缓慢减少;天然林的减少主要转化为农业用地、灌木林、草甸草地。经预测表明,福贡县2010-2025年建筑用地、冰川积雪、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将基本不变;人工林面积将增加;农业用地、天然林、灌木林、草甸草地的面积将减少;水体面积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7.
碧塔海景区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碧塔海湿地是最能体现“香格里拉”意境的景区之一,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成为香格里拉风景区的重中之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碧塔海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湿地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愈靠近旅游路线,旅游活动时间愈长,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的影响愈大,但不同压力条件下,这种影响明显不同。因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该地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8.
传统摄影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大飞机采集的数据为试验数据,受采集设备的限制,学生难以直接接触此类数据采集设备,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对数据采集全流程的实际操作和理解。近些年随着无人机蓬勃发展,拥有无人机设备的高校逐渐增多,使得学生在摄影测量学课程的实践中有了更多的数据源。以承担云南师范大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的摄影测量学课程为教学任务,探讨无人机背景下摄影测量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拥有无人机硬件设备的摄影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针对地形变化较大、灌木多样等复杂林下主干提取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复杂背景下林木点云精细提取方法.首先,进行地面点滤波并切片截取下层点云;然后,计算下层点云的法向量,提取法向量在Z轴的分量,循环剔除不满足条件的点;最后,循环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点云分割,实现林下主干点提取.以香格里拉为研究区,选择2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基激光雷达样地点云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研究中样地一提取精度90%,样地二提取精度95%,都取得较高精度.该方法能完整地提取林下主干点,对灌木与树干粘连等复杂环境下的林木提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0.
针对现有胸径提取精度不够高、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基于地基激光雷达胸径切片点云数据,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K均值聚类的林木胸径提取方法.利用约束条件优化初始种子点的选择原则,避免随机种子点选择造成聚类结果陷入局部最优;采用拐点法自适应确定聚类目标类别数目,提高单木胸径点分割的自动化程度;根据点云与类别中心统计参数识别并剔除非目标对象点,通过圆模型参数求解实现胸径值计算.结果 表明:改进后的K均值聚类能快速实现林木胸径点的批量化提取,无须林木数目、样地大小等先验知识,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抗噪性强的优势.该研究对地基激光雷达在林业资源调查及生产管理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