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9篇
  免费   2049篇
  国内免费   2192篇
测绘学   1057篇
大气科学   1827篇
地球物理   1764篇
地质学   5423篇
海洋学   1214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20篇
自然地理   926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1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四川气象》2001年第4期吴娟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610202摘要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连续性、趋低温和反序量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2厄尔尼诺期间印…  相似文献   
212.
本刊讯 记者王奉安 特约记者徐凤莉报道 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宋达人日前在省局党组中心学习组 (扩大 )学习十六大报告会上强调 :各级领导学习江总书记在十六大上作的报告 ,必须紧密结合辽宁气象部门的工作实际。学习会上 ,大家根据省局党组的要求 ,联系我省气象部门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才战略和拓宽业务服务领域的实际 ,集中学习和研讨江总书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宋达人就我省气象部门人才情况、科技产业情况、财政收入情况、业务质量情况、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情况等作了题为“我省气象部门部分…  相似文献   
213.
Mt. Qomolangma lies in the collision zone between the fringe of Eurasia plate and Indian plate. The crustal movement there is still very active so far.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hina carried out five geodetic campaigns in Mt. Qomolangma and its north vicinal area, independently or cooperatively with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triangulation, leveling, GPS positioning, atmospheric, astronomical and gravity measur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campaigns the crustal movements in the area were studied and explored. A non-stationary phenomenon both in time and space of the crustal vertical movement in the area is found. There seems to be some relevance between the phenomenon of non-stationary in time and seismic episode in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non-stationary in space is possibly relevant to the no-homo- geneity of crustal medium and non-uniform absorption of terrestrial stress. The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area is in the direction of NEE at a speed of 6–7 cm per year, and the trend of strike slip movement is manifested evidently in the collision fringe of Indian plate and Qinghai-Xizang block.  相似文献   
214.
By measuring Sr/Ca ratios of the ostracod shells (Limnocthere cf. inopinata) in sediments of the Daihai Lake, and combined with Sr2+/Ca2+ ratios of the lake water, this paper obtained paleosalinity of the lake water. Vaporizing experiment of the lake water in laborator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inity and oxygen isotope. Using this relationship, oxygen isotope values of the paleo-lake water were calculated. By measuring the oxygen isotope of the authigenic carbonate in the lake’s sediment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xygen isotope values of the paleo-lake water, the paleotemperature of the lake water was calculated. Finally, based on these proxies, the paleoclimate in the lake basin was explored.  相似文献   
215.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 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 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 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 0.1%~0.3%.  相似文献   
216.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异速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4 a的连续观测,我们得到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讲水分竞争是个体分异的根本原因,种群中个体间的竞争主要是对有限水分的争夺.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小画眉草种群从一开始的没有竞争到为有限水分而发生的根系竞争.水分条件的暂时好转,个体又把大量能量用于建造茎杆、枝叶等支持组织,光竞争能力随之加强.发育出较多浅层须根系用于在降雨季节迅速吸收降水是一年生植物非常有利的一个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217.
于凤金  王恩德 《矿产与地质》2003,17(Z1):289-291
从矿山勘查与开发历史及现状入手,研究、分析了辽东地区开展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而提出再轮找矿的设想.  相似文献   
218.
天然铁(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然铁的(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铁(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针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强,赤铁矿吸附能力变化最大。对于同种矿物,矿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矿物的晶体习性有一定的影响。粒度较大(>140目)的情况下,天然矿物的粒度对矿物吸附能力的影响没有规律性。pH值对铁氧化物矿物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变化复杂且没有明显规律性。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行为较为符合Freundlich型和Temkin型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219.
冀北发现具鬣刺结构的超基性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北具鬣刺结构的超基性岩呈透镜状,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富MgO,贫CaO,A12O3和FeO*=0.86,TiO2介于0.01%-0.02%之间,与SSZ型蛇绿岩中相应岩石的TiO2含量相当。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过渡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不对称的“W”型,在TiO2和Cu处形成两个明显的负异常“谷”。据此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它们可能来自于消减带之下上地幔,为上地幔高度部分熔融的残余物。岩石中鬣刺结构可能是叶蛇纹石高压分解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某些变质橄榄岩岩块曾经受过俯冲—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220.
介绍了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电话线和Modem互联通讯的原理及应用,详细论述了在这种组网方式下如何通过SLIP协议(或PPP协议)实现SCO UNIX主机和Windows主机、SCO UNIX主机相连来实现文件的远程传输,并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