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2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王静纯  余大良 《矿物学报》2007,27(Z1):305-306
1 矿区地质概况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矿体赋存在晚奥陶统滩间山群中,赋矿岩性主要由碎屑沉积岩、薄层-中厚层块状大理岩、含碳绿泥石英绢云片岩及少量中酸性火成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组成.邓吉牛等专家研究认为,矿床为SEDEX型成因,成矿作用为双基底式,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运动.  相似文献   
22.
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共生组合及分布规律无不与原岩性质及沉积环境有关,深入研究矿物的成因对揭示原始成岩环境及地质体的演变过程,探讨地质体的成因,进而对成岩成矿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各有关单位对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我们对某些变质  相似文献   
23.
王静纯  陈民扬 《地质论评》1999,45(7):167-173
我国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银矿床占大、中型银矿床总数的33.5 %。燕山旋回是我国与火山岩和潜火山岩有关的银矿最重要的成矿期。这类银矿几乎都产于深大断裂边缘或次级构造交汇部位、 地槽区海相火山活动地带及地台活化区陆相火山活动地带。硅化和钠化与银矿化最为密切。矿液中的Au、Pb、Sc、Mn、Cd对银的成矿作用有积极影响。银在矿石中的分布特点显示,矿石中95%以上的银呈独立银矿物存在,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银的最重要载体矿物,这为银的充分回收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4.
麒麟厂铅锌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静纯 《矿物学报》2001,21(3):531-533
笔者应用微区测试研究、粒度统计分析及物相分析等,对云南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床6号矿体铅锌特富矿石中银的工艺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银以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两种状态存在,发现了11种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最佳回收指标为93.52%-99.20%。  相似文献   
25.
我国银矿研究现状王静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关键词银矿床,单银矿床,银-多金属矿床80年代以来,我国银矿地质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银矿勘查实践,推动了银矿成矿理论研究,深化了银矿地质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26.
MPV型显微镜光度仪是利用光电效应测定样品反射率、透射率、折光率等多项光学常数的仪器.由于采用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以及测量光阑与视域光阑联合使用,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误差,必须对仪器调节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给予足够重视.本文简要介绍该仪器的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仪器间条件仪器须置于干燥、恒温环境,以湿度小于70%、温度18~25℃为宜.因为光电流对震动极敏感,仪器须放在稳固的平台上.为确保输入电压严格稳定,须外接稳压器.  相似文献   
27.
我国银矿区域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纯 《矿床地质》1998,17(Z1):29-32
我国银矿的区域分布与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演化历史和构造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一、二级构造单元中,银矿床出现最多的部位是地台边缘的坳陷断裂带。与深大断裂关系最密切的银矿类型主要有火山岩型、斑岩型、热液脉型和夕卡岩型。银矿床(体)的产出严格受次一级褶皱、三、四级断裂构造或火山机构控制。银矿床在不同成矿期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异,燕山晚期是银矿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我国银矿的区域成矿规律、控矿因紊和找矿信息划分了39个银矿成矿区带和51个成矿远景区,其中A级远景区24个。  相似文献   
28.
论海南石碌铁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的重要铁矿基地,它以规模大、储量集中、矿石质量优良而著称.解放以来,许多地质工作者在该区进行过大量地质工作,解决了许多地质问题,但对矿床成因却有较大的争论,最初大部分同志认为是夕卡岩型铁矿床;70年代初,沉积变质铁矿的看法开始占优势,但有不少同志则认为是火山沉积铁矿,少部分同志认为是沉积变质热液加富,个别同志则认为是热液矿床或热液倒贯矿床.自1976年海南富铁矿会战开始,三年多来经过多方面的工作,虽有少部分同志仍认为是火山成因的矿床,但大部分同志都认为是沉积变质铁矿.不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