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基于无线电探空和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北极上层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r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Arctic climate change.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and Formosa Satellite Mission 3(COSMIC/FORMOSAT-3) radio occultation(RO) "wet" temperature product(i.e., "wet Prf")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rctic air temperature profiles at 925–200 hPa in 2007–2012. The "wet" temperatures a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radiosonde(RS)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from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synchronized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ir temperatures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 especially at 400 hPa. Comparisons of seasonal temperatures and anomalies from the COSMIC and homogenized RS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limited number of COSMIC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spatial matchup may be insufficient to describe the smallscale spati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urthermore, comparisons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from the RS and 5°×5° gridded COSMIC observations at 400 hPa during the sea ice minimum(SIM) of2007 and 2012 are also mad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imilar Arctic temperature variation patterns can be obtained from both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over the land area, while extra information can be further provided from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COSMIC observations. Therefore, despite COSMIC observations being un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Arctic temperatures in the lowest level, they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data source to study the Arctic upper-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relate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22.
信睿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19,48(2):226-237
通过将Gosper曲线引入正六边形栅格,建立了一种新型游程编码形式,基于此进行栅格数据的无损及有损压缩编码。首先,建立Gosper曲线与正六边形栅格数据的双向对应关系,为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提供引导支持。其次,确定每个栅格单元的Gosper编码值,通过将目标区域单元的编码集合进行游程编码实现数据的无损压缩。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损压缩借助Gosper曲线良好的空间聚合性进行区域临近融合,摒除细节信息:在一定阈值约束下,遵循Gosper曲线走向,改变部分栅格单元的归属以减少编码对象数目,重新进行游程编码完成编码量的精简。最后,进行试验验证,在实现压缩编码的基础上,对多分辨率、不同融合阈值条件下的数据压缩进行探究,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以凸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3.
摄入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会对人们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评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农药残留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多指标分析城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及其对城市食品安全的影响,评估城市间农药残留层面的食品安全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间市售果蔬农药残留状况差别明显,城市食品安全在农药残留层面上存在差异;2)我国城市的农药残留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而这可能与农药使用量有关。本研究为促进全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初步的数学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紧邻北部米仓山和东北部大巴山两大造山带,开展通南巴背斜与不同造山带、川东北先存古隆起的时空耦合关系物理模拟研究,对于约束周缘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时间和区域构造变形时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川东北油气勘探也有指导作用.初始模型中,设计了北部推板和东北部推板分别代表米仓山和大巴山造山带的活动;下部硅胶层和上部石英砂层分别代表三叠系底部膏盐岩和上覆砂岩为主的碎屑岩;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川东北古生代隆起被逐渐接受,在模型底部用橡皮泥预制条带状构造代表古隆起.实验结果表明,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速度场快速传递到橡皮泥(代表先存古隆起)之上的石英砂中,形成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东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弧形构造带呈北西向展布,叠加在早期北东向构造上.通过梳理周缘造山带的隆升历史,并结合本次模拟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米仓山构造活动与古生代北东向隆起共同控制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的形成,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大巴山活动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构造叠加在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之上,控制通南巴背斜须家河组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裂缝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结合嫦娥一号卫星(CE-1)激光高度计产品数据,研究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处理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的方法。通过滤波实验分析,构造了符合月球地形特征的经验滤波器,并确定了适合LAM数据的滤波窗口大小和地形滤波参数。结合实验结果改进了滤波流程,并对实验区滤波。利用滤波后的数据对八种基本的插值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计算插值精度、比较地形晕渲图以及地形剖面细节,评价和比较各方法的插值结果,由此得到结论,克里金插值方法较其他七种方法更适用于月球地形规则格网的生成。最后结合月海和高地两个典型区数据,验证了该套DEM提取方案对不同地形特征区域的适用性。从而,为利用CE-1激光高度计数据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地形数据处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以我国半干旱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为对象,分析在自然土壤发生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不同形成阶段内土壤中总磷(TP)、速效磷(AP)、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同时也探讨现代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半干润淋溶土层相比,堆垫层总磷、速效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平均分别增加0.29,4.67,0.20和0.30倍;堆垫层段内,现代耕作层(Aup1)中各形态磷含量最高,向下至亚耕层(Aup2)迅速降低,而由亚耕层(Aup2)至埋藏耕作层(Aupb)和半干润淋溶土表层(2A)总磷和无机磷逐渐降低,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强度不同;半干润淋溶土层段内,土壤中的磷主要来自于黄土母质,其变化以受自然成土因素影响为主,总磷、速效磷、有机磷、无机磷含量较低且层间变化不大。菜地土壤中堆垫层内各形态磷的含量显著大于农田土壤。土壤利用方式对磷的影响大于堆垫厚度。各形态磷在剖面中的分布模式与磷素自身的迁移、淋失到下层的钙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根系的吸收、人为灌溉施肥等因素影响。剖面中OP与OP/IP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指示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8.
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一致是道路与建筑物空间冲突处理问题的难点。按道路对建筑物的包围程度,将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类型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和闭合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相似性的建筑物移位算法,并以距离、角度和面积作为满足几何相似性的约束条件。以道路网眼为单位,采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生成建筑物群的骨架,以骨架的长度和角度特征分别作为建筑物移位的距离和角度约束条件,以建筑物与网眼的面积比作为建筑物移位的面积约束条件。针对可能出现的次生冲突,探讨了次生冲突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因道路拓宽导致的道路与建筑物冲突,并能完备地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29.
Bongor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盆地整体勘探程度低,对含油气资源和勘探前景认识有限。以Ronier油田为例,通过系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从烃源岩及生烃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生烃演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TOC含量均值可达3.5%以上,为下白垩统暗色泥岩,饱和烃气相色谱、甾烷、萜烷特征显示,烃源岩发育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有机质发育和分布具有典型陆相湖盆特征;有机质类型Ⅰ、Ⅱ1、Ⅱ2型,烃源岩累计厚度大,生烃潜力巨大,为Ronier油田提供主要油气来源,以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生烃过程为主。西部凹陷与中部凹陷烃源岩演化存在差异,Tmax演化显示前者整体处于未成熟-成熟演化作用早期,油气发现以低成熟油气为主;中部凹陷烃源岩成熟演化程度高,对周围斜坡供烃效应明显。反转构造带与生烃演化史和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的有利富集。  相似文献   
130.
SOTER的建立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SOTER数据库方法的创立背景、兴起和发展的主要阶段,论述了SOTER方法的主要研究内容的特点。并分析了SOTER方法在世界上的主要传播范围和应用领域,认为SOTER方法在土壤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上有独到之处,目前乃至将来在世界上的传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