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1030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71.
近些年来,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法U-Pb测年获1366~1380 Ma,下马岭组的时代已属中元古代。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与下马岭组相当的地层当属徐淮群上部史家组至望山组,也有属中元古代的可能。淮北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基性岩墙群,并侵入于徐淮群中,辉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976土24~1038土26 Ma,徐淮群的时代显然老于该年龄。据此,苏-鲁-皖地区“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格架应重新进行划分与对比。结合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组合与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等资料,笔者将本区原“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重新划分为中元界长城系-蓟县系的徐淮群下部,金州系的徐淮群上部,新元古界下部的淮南群和新元古界上部的南华系。本区凤台组冰碛岩与劳伦古陆西缘750 Ma的拉皮坦群冰碛层似可对比;与五岗集组相当的陕西罗圈组上段泥质岩Rb-Sr年龄为722 Ma;凤台组冰碛层出现古磁极倒转,与扬子地台也有磁极倒转的古城组冰碛层大体相当,围干组-凤台组-五岗集组分别可与扬子地台的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对比,其时代应划归南华纪为宜。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苏-鲁-皖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与对比,并首次将华北地台南缘的冰碛层划归南华系下部,实现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的直接对比与衔接,初步解决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震旦系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为重新建立我国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基础,此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地质年代学意义。另外,该区新元古界亦可与劳伦古陆加拿大新元古界麦肯齐山超群-铜旋回和拉皮坦群冰碛层对比,进一步表明华北地台与劳伦古陆曾处在Rodinia超大陆范围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72.
杏花春雨     
正如雾似烟的细雨清润的杏花有了些许的兴奋,排着队,一片一片地洇红了由近及远的几条山谷。杜鹃很是深情的一声声的鸣叫,令舒展了枝条的杏树陡然收敛了放荡的思绪。该是唱一杯杏花酒的时刻了,就着这细雨、这杏花,和那唱着歌儿已经远去了的杜鹃。北方的春天,虽说少了江南特有的那一份烟的婉约和水的妩媚,却多了北方固有的山的刚毅与河的奔放。被春天反复熏染得或浓、或淡的远山,像极了白石老人笔下的丹青水墨。尤其雨后的山谷,杏树枝条的颜色较先前暗了许多,杏花却愈发明丽粉白。都因了一场春雨,再也寻不到杏花一  相似文献   
973.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共同开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式3.1版本,结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并同化2008年夏季金塔绿洲野外观测试验所取得的气象资料,对绿洲系统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生成金塔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再分析数据集。此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金塔绿洲2008年6-8月逐时水平分辨率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19层风温湿压、4层土壤温湿度以及地表植被覆盖、辐射分量、热通量等资料。同时,利用金塔绿洲观测期内的地表气压、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实测值对该数据集进行初步验证,并分析了绿洲—戈壁系统的"冷湿岛效应"、平均大气环流特征和空气温湿度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和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差异明显,绿洲和戈壁平均地表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相差21℃和3℃;10 cm土壤温度白天最大相差17℃,并且绿洲比戈壁滞后3 h达到峰值;戈壁相对湿度比绿洲平均约低11%;白天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影响高度平均可达2000 m和1500 m;夜间绿洲的近地层500 m以下则表现出弱的"冷岛效应";夜间绿洲上空的平均垂直气流为上升气流,白天出现大范围下沉气流,平均最大下沉气流速度可达-0.3 m·s-1。  相似文献   
974.
该文阐述了风向风速传感器在极端冰冻雨雪天气条件下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设计缺陷,并提出了采取的应对改造措施和解决办法,为今后业务化推广和基层台站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75.
根据1961—2010年新丰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新丰县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丰气温呈变暖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升温明显,气温的变化不具有突变特征,冬季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稳定≥10℃的活动积温呈增加趋势。降水为减少趋势且具有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91年,降水减少明显;日照也呈减少趋势且在1989年存在突变。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春季和秋季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降水虽然呈减少趋势,但夏季的降水呈增加趋势,说明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  相似文献   
976.
1961-2011 年渝东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1年渝东南地区6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1年渝东南地区年、春季和秋季降水为线性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夏季和冬季降水为线性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和四季降水的周期变化不太一致,年代际周期夏季和冬季降水比较显著。年雨日、小雨、中雨和大雨日数都为线性减少趋势,中雨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比较显著。暴雨日数整体上无明显变化。逐年代变化来看,雨日偏多最多的20世纪90年代表现为小雨和暴雨日数偏多,中雨和大雨日数偏少;雨日偏少最多的21世纪初期主要表现为小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偏少,中雨日数偏多。  相似文献   
977.
盐穴平面图是进行盐穴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和分析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盐穴平面制图中应该表达何种要素以及如何表达这些要素尚在研讨当中。文中结合国内外各种盐穴平面图件,参考德国盐穴平面制图标准,研究盐穴制图体系中盐穴水平投影轮廓线和水平投影最大剖面以及相邻盐穴空间最短距离3个问题,采用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加以实现。经过盐穴实测数据验证,文中方法能稳定、快速、准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78.
在高铁桥梁CPⅢ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中,使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从地面高程控制点直接向桥面传递高程往往受到限制。本文依据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通过大量实验并加以分析论证,提出在高差一定时,竖直角与边长(h,s)大小的最佳匹配对应关系,能够获得最佳联测结果。并依据实际情况,文中还指出了提高中间法高程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9.
盐穴平面图是进行盐穴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和分析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盐穴平面制图中应该表达何种要素以及如何表达这些要素尚在研讨当中。文中结合国内外各种盐穴平面图件,参考德国盐穴平面制图标准,研究盐穴制图体系中盐穴水平投影轮廓线和水平投影最大剖面以及相邻盐穴空间最短距离3个问题,采用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加以实现。经过盐穴实测数据验证,文中方法能稳定、快速、准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80.
在已有GIS理论与空间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根据涪陵区DEM、降水、温度、农用地质量等级和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综合使用FME与ArcGIS的数据链接集成、可视化与图解建模等功能,并结合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分布与其他地理要素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此模型主要用于解决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利用等指数部分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